《鹧鸪天 读秋明词》
时间: 2025-01-14 14:05: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拨得心弦不住鸣。藕花池畔若为情。西山爽气朝来满,北国秋光雨后明。将缱绻,作晶莹。词中今见玉溪生。薄晴催得桃开了,听到新莺第几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秋天的情感,心中拨动的弦响个不停。藕花盛开的池畔仿佛在诉说着情感。西山的清爽气息在晨光中弥漫,北国的秋光在雨后显得格外明亮。缠绵的情感犹如晶莹的露珠,在词中今朝似乎又看到了玉溪的涌现。微薄的阳光催促着桃花绽放,我听到了新莺在啼叫,不知这是第几声。
注释:
- 拨得心弦:拨动心中的情感。
- 藕花:莲藕的花,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 西山爽气:指西山的清新空气,象征着秋天的凉爽。
- 北国:指北方的国家或地区,常用来代表寒冷或秋冬的季节。
- 缱绻:形容情感缠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随,近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以其清新的笔调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之美,强调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秋天,受秋天的景色和情感的影响,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情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鹧鸪天·读秋明词》是一首以秋天为背景的词作,顾随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清新而又带有淡淡忧伤的情绪。开篇的“拨得心弦不住鸣”便揭示了词人内心的激动与情感的波动,仿佛在诉说着某种无形的牵挂。接着“藕花池畔若为情”,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涵养着恋情的清幽环境,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阡陌之中。
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运用了“西山爽气朝来满”和“北国秋光雨后明”的对比,展现出秋天的清爽与明亮,既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又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澄澈与明亮。最后一句“听到新莺第几声”则将情感引向了生活的细节,突显出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与共鸣。
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合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自然的感悟,情感真挚而富有层次,展现了顾随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拨得心弦不住鸣:内心深处的情感不断被触动。
- 藕花池畔若为情:在藕花盛开的池边,情感显得格外浓烈。
- 西山爽气朝来满:清晨的西山带来了满满的清爽气息。
- 北国秋光雨后明:雨后的北国秋日光明透彻,景色宜人。
- 将缱绻,作晶莹:缠绵的情感如同晶莹的露水。
- 词中今见玉溪生:词中似乎看到了玉溪的涌现,象征着新的希望。
- 薄晴催得桃开了:微弱的阳光催促着桃花绽放。
- 听到新莺第几声:新莺的啼鸣仿佛在问我,这又是第几声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拨动的心弦,生动形象。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其更加生动。
- 对仗:在字句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柔情,营造出一种恬淡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藕花:象征纯洁的爱情。
- 西山:代表着清新与宁静。
- 秋光:象征着成熟与丰收。
- 新莺: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 A. 爱情
- B. 友情
- C. 时光流逝
- D. 自然景色
-
“藕花池畔”中“藕花”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爱情
- C. 自然
- D. 生命
-
诗中提到的“新莺”代表什么?
- A. 旧事物
- B. 新的开始
- C. 忧伤
- D. 失去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以将顾随的《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情感,但顾随的词更注重秋天的清新与宁静,而李清照则更多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诗人对情感的表现和自然的描绘方式。
参考资料:
- 《顾随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