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利刀剃发发皆空,
空去还生发不穷。
剃是本师今日剃,
生从未出母胎中。
白话文翻译
用利刀剃去头发,头发本是虚无的,剃去后却又能再生,永无穷尽。剃发的这一刻,正是本师的剃发,而真正的生命从未曾在母胎中诞生。
注释
- 利刀:锋利的刀,象征着剃发的工具。
- 剃发:剃去头发,表示一种出家或重生的象征。
- 空去:剃去的过程,强调“空”字,象征出离世俗。
- 生从未出母胎中:指的是一种内在的生命状态,未曾经历世俗的出生。
典故解析
剃发在佛教中常常象征着出家修行,放弃世俗的生活和欲望,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诗中提到的“本师”,可以理解为佛教的释迦牟尼,强调出家修行的正统与必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绛,明代诗人,字子仪,号天柱,生于晚明时期,以诗、文、书法闻名。何绛的诗作多受唐诗影响,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何绛的修行阶段,可能是对出家修行的反思与理解,旨在表达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剃发诵为澄月上人出世 其一》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整首诗以“剃发”为线索,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生命的思考。剃发这一行为不仅是物理上的改变,更是心灵的洗涤与重生的象征。诗中提到的“利刀”与“空”,一方面表现出世俗生活的虚无,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对内心世界的追求。通过极简的语言,何绛将剃发这一过程升华为一种哲学思考,使之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行为,而是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探讨。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彰显了作者对修行的渴望和对世俗的超脱,体现了佛教思想在文学中的深刻影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利刀剃发发皆空:用利刀剃去头发,表面上是剃发,实际上强调头发的虚无。
- 空去还生发不穷:剃去的头发虽然消失,但它是虚无的,剃后仍能再生,表现出生命的循环。
- 剃是本师今日剃:剃发的行为是本师(佛)的教导,暗示修行的重要性。
- 生从未出母胎中:真正的生命并非来自于世俗的出生,而是一种内在的存在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剃发比作一种哲学上的空无,表现出生命的本质。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剃发象征着出家、修行与对世俗的超脱。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生命的本质与世俗的虚无,借用剃发这一行为,表达出对内在灵魂的追求与对世俗生活的放弃。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意象分析
- 利刀:象征着剃去世俗的欲望与执念。
- 发:代表着个体的身份和世俗的羁绊。
- 空:体现了对虚无和内在真实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剃发”象征着什么?
- A. 个人的变化
- B. 对世俗的放弃
- C. 生活的烦恼
- D. 头发的生长
-
“利刀”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强烈的欲望
- B. 生活的压力
- C. 剃去世俗的工具
- D. 生活的快乐
-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 A. 人生的乐趣
- B. 生命的虚无与内心的追求
- C. 对爱情的渴望
- D. 社会的纷争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家颂》:同样探讨出家与人生的意义。
- 《庐山谣》:表现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超脱。
诗词对比
- 何绛的《剃发诵》与白居易的《琵琶行》:两者都涉及到个人的内心世界,但前者更关注于佛教哲学,而后者则更多描绘了生活的悲欢离合。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何绛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佛教文化与文学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