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同侍御吴觉生游玉阳山》
时间: 2025-01-01 17:36: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立秋同侍御吴觉生游玉阳山
作者: 邢祚昌 〔明代〕
薄暮峰头溽暑收,
岚光霁处迥清秋。
蝉鸣高树青山晚,
露冷飞泉碧涧流。
百岁老僧黄石侣,
半生放客白云游。
回首繁华尘杂处,
何如此地赏清幽。
白话文翻译
薄暮时分,山顶的暑气渐渐消退,
在云雾散去的地方,清秋的气息愈加明显。
蝉在高大的树上鸣叫,青山在傍晚显得格外宁静,
凉露滴落,飞泉从碧绿的山涧流淌而下。
百岁老僧是我在黄石山的朋友,
他半生游历,心中向往那白云飘荡的生活。
回头望去,那繁华的尘世喧嚣,
何必不在这里享受这清幽的环境呢?
注释
- 薄暮: 天色渐暗的傍晚时分。
- 溽暑: 指湿热的炎热天气。
- 岚光霁: 岚,指山间的雾气,霁,指天气放晴。岚光霁处即指天气放晴的山间。
- 蝉鸣: 蝉叫,常被视为夏天的象征。
- 飞泉: 从山上流下的泉水,形态优美。
- 百岁老僧: 指年纪很大的僧人,象征智慧与宁静。
- 黄石: 指黄石山,是道教圣地之一,常与隐逸生活相联系。
- 放客: 指放下尘世的羁绊,追求自在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邢祚昌,明代诗人,生于万历年间,性格洒脱,重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立秋之际,作者与友人游览玉阳山,感受到山中清新宁静的秋意,与繁华尘世形成鲜明对比。诗中强调了自然之美与人内心的和谐。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立秋时节,邢祚昌与友人游览玉阳山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清幽。诗的开头以“薄暮峰头溽暑收”引入,描绘出傍晚时分的山峦,炎热的夏天逐渐被凉爽的秋风所取代。随着“岚光霁处迥清秋”的描写,读者能感受到云雾散去后,清秋的气息愈加明显,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
紧接着,诗中描绘了蝉鸣和飞泉的意象,勾勒出高树与青山的美丽景象,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接下来的两句提到了一位“百岁老僧”,暗示了作者对长期隐逸生活的向往,老僧的存在象征着智慧与宁静的境界。而“回首繁华尘杂处”则是对尘世喧嚣的反思,表现出对清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风格传达了一种放下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哲思,读后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洗涤与升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薄暮峰头溽暑收: 描述了傍晚时分,山顶的热气渐渐消退,暗示着秋天的来临。
- 岚光霁处迥清秋: 描绘云雾散去后的清秋,展现了自然的美好。
- 蝉鸣高树青山晚: 蝉鸣声在高大的树木间回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露冷飞泉碧涧流: 凉爽的露水与清澈的泉水流淌,表现出山间的清新气息。
- 百岁老僧黄石侣: 提到一位年迈的僧人,暗示了对智慧与宁静的向往。
- 半生放客白云游: 描绘了老僧的生活方式,放下世俗,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 回首繁华尘杂处: 回望繁华的尘世,表现出对世俗的反思。
- 何如此地赏清幽: 表达了对清幽自然境界的向往,强调了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 “蝉鸣高树”中蝉鸣象征夏天的结束。
- 拟人: “露冷飞泉”使自然元素更具生命力。
- 对仗: 诗的句式整齐,展示了古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尘世繁华的反思,体现了人内心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反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薄暮: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
- 蝉鸣: 代表夏天的结束,也象征孤独与思考。
- 飞泉: 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清新。
- 老僧: 象征智慧与宁静,反映出追求内心平和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是在哪个季节写的?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百岁老僧”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智慧与宁静
- C. 年轻
- D. 繁华
-
诗人回首繁华尘杂处,是想表达什么?
- A. 对繁华的向往
- B. 对清幽生活的向往
- C. 对财富的追求
-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但更侧重于山水的渲染和对人生的感悟,而邢祚昌的诗则强调了与友人共赏自然的清幽,反映出一种更为洒脱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