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可伦赴广南转运凌使君见招
释希昼 〔宋代〕
别语畏残漏,心悬瘴海边。
回期无定日,去路极遥天。
苦雾沈山郭,寒海涨隰田。
几宵寻使府,清话废间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可伦即将出发赴广南任职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提到,分别的话语让人心生畏惧,心情悬挂在瘴气弥漫的海边。回来的日子没有固定的日期,出行的路途又极为遥远。苦涩的雾气笼罩着山城,寒冷的海水涌动着田地。几夜以来我都在寻找使君的府邸,清谈之余却难以入眠。
注释:
- 别语:分别时的话语。
- 残漏:残余的时间,漏掉的机会。
- 瘴海:瘴气弥漫的地方,常指潮湿、瘴气重的环境。
- 回期:返回的日期。
- 极遥:非常遥远。
- 苦雾:指令人不快的雾气。
- 沈山郭:被雾气笼罩的山城。
- 寒海:寒冷的海域。
- 涨隰田:海水涌入低洼的农田。
典故解析:
“瘴海”常常指代气候恶劣、环境复杂的地区,古代文人常用以形容某些南方地区的环境。“清话”指的是轻松愉快的谈话,反映了作者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希昼,宋代诗人,以其作品中的情感细腻和语言优美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常常蕴含深厚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朋友可伦即将赴任广南之际。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体现了古人对友谊的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行的惆怅。开头两句“别语畏残漏,心悬瘴海边”,便用“畏”字传达出一种不安和忧虑。友人即将离去,分别的时刻总是充满了不舍与对未来的担忧,诗人将自己的情绪与友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共鸣。
接下来“回期无定日,去路极遥天”,则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无奈与遥远。诗人对未来交相呼应的恐惧、对友人前路艰难的担忧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后面的“苦雾沈山郭,寒海涨隰田”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烘托出一种 bleak 的氛围,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与环境的恶劣。
最后两句“几宵寻使府,清话废间眠”,则点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几夜未眠,游荡在思念与现实之间,清谈的钟声似乎也无法平复心中的波澜。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别语畏残漏:分别时的言语让人感到惧怕残余的时间。
- 心悬瘴海边:心思悬挂在瘴气弥漫的海边,暗示着对友人前途的担忧。
- 回期无定日:返回的日期不确定,表达了未来的不可预知。
- 去路极遥天:离去的路途遥远,突显了旅途的艰辛。
- 苦雾沈山郭:苦涩的雾气笼罩山城,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
- 寒海涨隰田:寒冷的海水涌入田地,令自然界的景象感到凄凉。
- 几宵寻使府:几夜以来都在寻找使君的府邸,显示了思念之深。
- 清话废间眠:轻松的谈话却使人难以入眠,反映了情感上的纠结。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的感觉比作“畏”,增强了情感的张力。
- 对仗:诗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朗朗上口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自然景象(如“苦雾”、“寒海”)来表达内心情感,形成强烈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即将远行的描写,展现了离别的忧伤与对友谊的珍惜。诗人对未来的无常感到深深的惆怅,从而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瘴海:象征着不安与危险的旅途。
- 苦雾:代表着困扰与压抑的心情。
- 寒海:象征着冷漠与孤独的环境。
- 使府:友人的身份与地位,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尊重与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瘴海”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海洋
- B. 气候恶劣的地方
- C. 友好的港湾
- D. 宁静的湖泊
-
填空题:诗中提到“几宵寻使府”,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思念。
-
判断题:诗中通过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情感。 (对/错)
答案:
- B
- 友人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别》 by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 也涉及离别的主题,着重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希望,显得更加豪迈。
- 王之涣的《送别》 则通过“白日依山尽,苍茫云海间”的壮阔场景,展现了离别的悲壮。与释希昼的细腻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白与他的诗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