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未生日书于本堂》

时间: 2025-01-19 19:58:39

与云俱卷十年强,百短难医独命长。

自有青天看晚节,不将白发换时妆。

田园活计雨声好,湖海醒心山气香。

得一日閒胜一岁,老来免得别思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云俱卷十年强,百短难医独命长。
自有青天看晚节,不将白发换时妆。
田园活计雨声好,湖海醒心山气香。
得一日闲胜一岁,老来免得别思量。

白话文翻译:

与云一同卷走了十年时光,百般烦恼却难以治愈我这独自的长命。
只要有青天,就能看见晚年的风范,不会用白发来换取年轻的装扮。
田园的活计在雨声中显得格外美好,湖海的清醒让心灵感受到山间的芬芳。
得到一天的闲暇胜过一年的生命,年老时就免去了离别的思虑。

注释:

  • 与云俱卷:与云一起消逝,形容时间飞逝。
  • 十年强:十年多,指经过了十多年的时光。
  • 百短:百般困难与烦恼。
  • 独命长:独自一人却长寿,隐含人生的孤独。
  • 青天:象征清明的心境。
  • 晚节:晚年时的品德与作风。
  • 白发换时妆:用白发换取年轻的装扮,表达不愿迎合世俗。
  • 雨声好:雨声让田园生活更显得美好。
  • 湖海醒心:湖海的清新能唤醒心灵。
  • 得一日闲:获得一天的闲暇时间。
  • 免得别思量:免去对离别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字文恪,号清白,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的生日之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珍惜。正值晚年,作者在回首过去的同时也展望未来,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享受生活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直白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开篇提到“与云俱卷十年强”,即借云彩的流动来象征时间的飞逝。时光的流转让人感到无法挽回的遗憾,然而,诗人并未因此感到悲伤,反而在于“自有青天看晚节”中找到了一种内心的宁静,不以外貌的衰老来纠结。接下来的“田园活计雨声好”则将视角转向自然,描绘出乡间的宁静与安逸,表达出人对自然的向往和依赖。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尽管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依然能够在自然的声音和气息中找到内心的安宁。结尾“得一日闲胜一岁”更是点明了诗人对闲暇时光的珍视,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也能体悟到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与云俱卷十年强:时间如云般飞逝,十年多的时光转瞬即逝。
  2. 百短难医独命长:生活中的诸多烦恼无法治疗我这孤独的长寿。
  3. 自有青天看晚节:即使年华已逝,仍能从容面对晚年的风范。
  4. 不将白发换时妆:不愿意为了迎合社会而掩饰衰老。
  5. 田园活计雨声好:在田园中,雨声让生活更显得惬意。
  6. 湖海醒心山气香:湖海的清新气息让心灵感到舒畅。
  7. 得一日闲胜一岁:比起长寿,拥有一天的闲暇更为珍贵。
  8. 老来免得别思量:年老时不再惧怕离别的思考与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云,形象生动地表达其流逝之快。
  • 对仗:如“田园活计雨声好,湖海醒心山气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多个短句的排比,强调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闲暇生活的珍视,体现了对内心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轻盈。
  • 青天:代表清明的心境和对未来的希望。
  • 白发:象征衰老和对年轻的追求。
  • 田园:代表自然、宁静与安逸的生活。
  • 湖海:象征广阔的心境和清新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与云俱卷”是用来比喻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自然的美丽
    C. 人生的苦楚

  2. “得一日闲胜一岁”表达了什么思想? A. 暂时逃避现实
    B. 珍惜闲暇时光
    C. 追求长寿

  3. “白发换时妆”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衰老的接受
    B. 对年轻的追求
    C. 对社会的迎合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李白《将进酒》:表达对人生乐趣的追求和对时间流逝的豪放态度。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陈著的诗相比,杜甫的诗更强调历史沉重感,而陈著则是轻松淡泊。
  • 白居易《琵琶行》:两者都关注生活的感悟,但白居易更侧重于个人遭遇的悲剧,陈著则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