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炎精中否》
时间: 2024-12-29 17:28: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炎精中否
作者: 黄中辅 〔宋代〕
炎精中否?叹人材委靡,都无英物。
胡马长驱三犯阙,谁作长城坚壁?
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
草庐三顾,岂无高卧贤杰?
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
河海封疆俱效顺,狂虏何劳灰灭?
翠羽南巡,叩阍无路,徒有冲冠发。
孤忠耿耿,剑铓冷浸秋月。
白话文翻译
是否在炎热的天气中?我叹息人才萎靡,根本没有英才。
胡人的马长驱直入三次侵犯都城,谁来修建坚固的长城?
各国纷纷而动,两个宫廷却深陷困境,这样的仇恨何时才能报复?
草庐三顾,难道没有高卧的贤士吗?
天命眷顾我们复兴,我的皇帝英武,继承曾孙周发。
河流和海洋的边疆都得以安定,狂妄的敌人何必再进行焚灭?
翠羽南巡,叩门却无路可走,徒然有冲冠的愤怒。
孤独的忠诚,剑刃在秋月下冷浸。
注释
- 炎精:指炎热的天气或气候。
- 委靡:形容人材的萎靡不振。
- 胡马:指北方的胡人骑兵。
- 三犯阙:三次侵犯都城的意思。
- 草庐三顾: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典故,象征对人才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中辅,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以豪放激昂见称,常表现对国家前途和人才的忧虑。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宋代动荡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和内部治理的双重压力,诗人借古喻今,感慨人才匮乏与国家危机。
诗歌鉴赏
这首《念奴娇·炎精中否》充满了强烈的忧虑与激昂的情感,是对国家前途的深刻反思。诗中“炎精中否”开篇即以疑问的方式引入,勾起读者对时局的关注。接下来,诗人通过对人才的叹息,与胡人长驱直入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国家面临的危机和人才的缺失。“万国奔腾,两宫幽陷”一句,表现出外有敌国、内有宦权的复杂局面,情感愈加沉重。诗中提到的“草庐三顾”则是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表明对贤才的渴求,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复兴的期待。
整首诗以“孤忠耿耿,剑铓冷浸秋月”结束,诗人流露出一种孤独无奈的忠诚,尽管有志之士的努力,却似乎难以改变现状。通过对比、典故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希望,是一首值得深思的优秀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炎精中否?:问天气,暗喻社会动荡。
- 叹人材委靡:感叹人才的涣散与无力。
- 胡马长驱:描绘外敌的侵扰。
- 谁作长城坚壁?:质疑国家的防御能力。
- 万国奔腾:表现国际形势的复杂。
- 草庐三顾:引述刘备三顾诸葛亮,强调对人才的渴望。
- 天意眷我中兴:表达对复兴的期待。
- 翠羽南巡:暗喻对无路可走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人才的委靡与外敌的强盛形成对比。
- 典故:草庐三顾的引用,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将天意具象化,增强情感的寄托。
主题思想:全诗传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对人才的渴望,以及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浓厚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炎精:象征时代的炎热与动荡。
- 胡马:代表外敌的侵略。
- 草庐:象征贤才与智慧的渴望。
- 剑铓:象征忠诚与武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炎精”指什么? A. 冬天
B. 炎热的天气
C. 雨水 -
“草庐三顾”提及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曹操
B. 刘备
C. 诸葛亮 -
诗中提到的“胡马”指的是哪个民族的骑兵? A. 汉人
B. 胡人
C. 藏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 《满江红》 - 岳飞
诗词对比:
- 《满江红》与《念奴娇》同样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忠诚,但前者更显激昂,后者则更显沉思。两者在用词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深入探讨可见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的情感寄托及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