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赞宁上人》
时间: 2025-01-04 07:50: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赞宁上人
王禹偁
支公兼有董狐才,
史传修成乙夜开。
天子远酬丹诏去,
高僧不出白云来。
眉毫久别应垂雪,
心印休传本似灰。
若念重瞳欲相见,
未妨西上一浮杯。
白话文翻译:
寄赠宁上人
王禹偁
你兼具支公和董狐的才华,
历史传记在乙夜时才得以开启。
天子远道而来,回应了丹书的召唤,
而高僧却隐居于白云之中。
眉毛和胡须久别,恐怕已是白雪,
心中的印记不要再传递,原本就像灰烬。
如果我想念重瞳的你,想与你相见,
不妨在西山上举杯畅饮一番。
注释:
- 支公:指支道林,唐代著名的文人。
- 董狐:指董狐,是西汉史学家,以真实性著称。
- 乙夜:指农历的某个夜晚,此处借喻历史的开启。
- 丹诏:指皇帝的诏书,以红色墨水书写,象征权威。
- 高僧:指德高望重的僧人。
- 垂雪:形容岁月久远,白发苍苍。
- 心印:心中所印,指内心的感受。
- 重瞳:指重瞳的高僧,是对宁上人的尊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禹偁,字子真,号文清,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情感,语言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为寄赠之作,旨在赞美宁上人。通过对其才华与德行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高僧的敬仰与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寄赞宁上人》是一首充满敬意的诗,诗中通过对宁上人的赞美,展现了王禹偁对道德与才华的追求。开头两句提及支公和董狐,表现了宁上人的才华,暗示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与影响力。接下来的两句则将宁上人与天子的联系摆在眼前,突出了高僧的隐逸与与世无争。结尾两句则流露出一种个人情感,表现出作者对宁上人的思念与向往,同时呼应了前面的高僧形象。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有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支公兼有董狐才:把宁上人比作支公与董狐,强调其才华横溢。
- 史传修成乙夜开:暗指历史的传承与成就。
- 天子远酬丹诏去:天子对高僧的重视,尽管高僧却隐居不出。
- 高僧不出白云来:强调高僧的隐逸,象征着超脱尘世。
- 眉毫久别应垂雪:久别的友人,已是白发苍苍。
- 心印休传本似灰:心中的感受不必再传达,已经淡去。
- 若念重瞳欲相见:表达对宁上人的思念。
- 未妨西上一浮杯:提议在西山相聚,举杯畅饮。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如“支公兼有董狐才”中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高僧宁上人的敬仰与思念,反映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支公、董狐:象征才华与道德。
- 白云:象征隐逸与超脱。
- 雪:象征岁月与时光流逝。
- 浮杯:象征友情与相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禹偁的“支公”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支道林
- B. 王羲之
- C. 杜甫
- D. 李白
-
诗中“高僧不出白云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高僧的赞美
- B. 对高僧的思念
- C. 对高僧的批评
- D. 对高僧的无奈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王维
- 《夜泊牛斗星》——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赠友人》相比,王禹偁的《寄赞宁上人》更侧重于对高僧理想人格的赞美,而王维则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思念。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王禹偁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