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儿辈论李杜韩柳文章偶成》

时间: 2025-01-14 08:09:32

吏部仪曹体不同,拾遗供奉各家风。

未言看到无同处,看得同时已有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吏部仪曹体不同,拾遗供奉各家风。
未言看到无同处,看得同时已有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不同的文学风格和体裁,吏部的仪曹体和拾遗的供奉文各具特色。虽然未曾提到过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但实际上,能在同一时间看到这些作品,便已体现出它们的成就。

注释:

  • 吏部:古代官署,负责选拔官吏。
  • 仪曹:吏部的一个机构,专门负责礼仪和文书工作。
  • 拾遗:指古代的文人,负责收集和保存文学作品。
  • 供奉:指向朝廷或上级献上书信、诗文等。
  • 同处:指共同出现或存在的地方。
  • 功:成就、功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宋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国家分裂的动荡时期,主张恢复宋朝的统一,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篇。陆游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擅长用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他对文学与历史的反思期。诗中提到的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等人,都是他所敬仰的文学巨匠,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学的尊重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的风格差异,表达了陆游对于不同文学形式的欣赏。通过对比吏部的仪曹体与拾遗的供奉文,诗人揭示了在文学创作中,虽然风格各异,但在同一历史时空中,文人们都在为文化的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种对比不仅显示了陆游对古代文人创作的尊重,也反映出他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全诗包含了对文学成就的追溯与思考,似乎在提醒后人,要认识到不同文风的独特之处。诗中“未言看到无同处”,强调了虽然表面上风格各异,但在文学的本质上,都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体现了陆游对文学统一性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吏部仪曹体不同:指出吏部和仪曹的文学风格各有不同,反映了创作的多样性。
  • 拾遗供奉各家风:提到拾遗的供奉文风格独特,表现出对不同文流的尊重。
  • 未言看到无同处: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共同点,但实际上它们在历史文化背景下是相互关联的。
  • 看得同时已有功:强调在同一时间看到这些文学作品,已经体现了它们的文化成就。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不同的文体,强调各自的独特性。
  • 暗喻:未直接说明的共同点,通过“看得同时”暗示文人的共同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文学风格的观察,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及其作品的敬仰,同时也探讨了文学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吏部:象征官僚体制与文人的政治责任。
  • 拾遗:象征对文学的珍视与传承。
  • 供奉:体现文人的奉献精神与对文化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吏部仪曹体代表什么? A. 诗歌的流派
    B. 官署的文书风格
    C. 音乐的形式

  2. 诗中提到的“拾遗”指的是哪类人? A. 文人
    B. 官员
    C. 商人

  3. 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A. 不同文体的独特性
    B. 个人情感的表达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现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李白《将进酒》:体现豪放洒脱的个性。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但陆游的语言更为简练,情感更为细腻;而杜甫则更倾向于直接抒发悲愤之情。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