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沾益冬至》
时间: 2025-01-17 09:50: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定风波 沾益冬至
作者: 杨慎 〔明代〕
客中冬至夜偏长。寒炉坐拥待晨光。心似死灰飞不起。愁里。路迷心折望吾乡。玉几由来天北极。曾直。五更三点入鹓行。何事白头犹道路。谁诉。天高难问只苍苍。
白话文翻译
在客居他乡的冬至夜,夜晚显得格外漫长。我坐在寒冷的炉边,等待晨光的到来。我的心情像死去的灰烬,无法振作起来。因为愁苦,我在路上迷失了方向,心也折磨得无以承受,只在渴望着自己的故乡。玉制的案几,原本是来自北极的珍品。曾经在五更三点时,听到鹓鸟的鸣叫。为何白发苍苍的我,依旧在这条艰难的路上徘徊?又有谁来倾诉我的心声?天高得让我无法询问,只能无奈地仰望苍茫的天空。
注释
字词注释
- 冬至:每年最短的白昼和最长的黑夜,象征着寒冷和孤独。
- 寒炉:指寒冷的炉火,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心似死灰:形容心情沉闷,毫无生气。
- 愁里:指忧愁的状态。
- 玉几:玉制的案几,象征精致与高雅。
- 天北极:指北方的极地,暗示地理的遥远。
- 鹓行:鹓鸟的鸣叫,象征着孤独的归属感。
典故解析
- 白头:常用于形容年老、沧桑的状态。
- 苍苍:形容天空广阔无垠,表达一种无奈和孤独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惭愧,明代文学家、书法家,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风格清新洒脱,常带有哲理性和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冬至时节,诗人在客居他乡,心中思乡情切,正值寒冷的冬季,夜长而孤独。通过冬至的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定风波 沾益冬至》是一首充满愁苦与思乡情感的作品。全诗通过描绘冬至时节的漫长夜晚,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以“客中冬至夜偏长”引入,直接点明了时间背景,体现了身处异乡的孤寂。接着,诗人描述自己在寒炉前守候晨光的情景,表现出无奈和期待。心情的沉重通过“心似死灰飞不起”生动刻画,仿佛失去了生机。
诗中“愁里”二字,简约而有力,传达了诗人深重的忧愁与迷茫。在“玉几由来天北极”一联中,诗人借物抒怀,暗示了自己的高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五更三点的“鹓行”声,似乎在提醒他对归属的渴望,但“何事白头犹道路”则是对人生无常的叹息。最后一联“天高难问只苍苍”更是将孤独与绝望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以冬至为背景,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与感慨,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中冬至夜偏长:身处他乡,夜晚似乎特别漫长。
- 寒炉坐拥待晨光:在寒冷的炉火旁,期待着晨光的到来。
- 心似死灰飞不起:心情沉重,像是死去的灰烬,无法再振作。
- 愁里:在愁苦中,心怀迷茫。
- 路迷心折望吾乡:迷失在路上,内心折磨,渴望回到故乡。
- 玉几由来天北极:玉制的案几,象征珍贵,暗示诗人高洁的追求。
- 曾直:曾经直面困难。
- 五更三点入鹓行:早晨三点,听到鹓鸟的鸣叫,象征孤独。
- 何事白头犹道路:为何白头苍苍仍在路上徘徊?
- 谁诉:又有谁来倾诉我的心声?
- 天高难问只苍苍:面对高远天空,无法发问,只能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似死灰”,形象地表现出心情的沉重。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具有对仗的美感,使得语言更为凝练。
- 象征:如“寒炉”、“鹓行”等意象,象征孤独与思乡。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思乡与孤独展开,表现了诗人在异乡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冬至:象征寒冷与孤独。
- 寒炉:体现孤寂与等待。
- 心似死灰:表现内心的无助与沉重。
- 玉几:象征高洁的追求与渴望。
- 苍苍:代表无边的孤独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冬至”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夜晚的漫长
- C) 夏日的炎热
- D) 秋天的丰收
-
填空题:诗中“心似__飞不起”用来形容诗人的心情。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玉几”象征着诗人的高贵追求。(对/错)
答案
- B) 夜晚的漫长
- 死灰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孤独与思乡,李白通过月亮的意象增添了浪漫色彩。
- 《月夜忆舍弟》:杜甫对兄弟的思念更为直接,展现了家庭情感的深厚。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清诗词选》
- 《古诗文赏析》
- 《杨慎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