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蔌蔌长空雪,霏霏似粉犀。
色同无路险,野阔见山低。
玉葆随鸾仗,银杯逐马蹄。
催班何太早,夜白误晨鸡。
白话文翻译:
雪花纷飞,像长空中的白色绒毛;
轻柔如同细腻的粉犀。
白色的雪与无路的艰险相映,
宽阔的原野上,远处的山显得低矮。
美玉装饰的车辇随鸾鸟的车队而行,
银杯随着马蹄的节奏而摇晃。
催促出发的时间为何如此之早,
夜色已白,却误了清晨的鸡鸣。
注释:
- 蔌蔌:形容雪花纷飞的样子,声音也有类似的感觉。
- 霏霏:轻柔而细腻,形容雪花飘落的状态。
- 无路险:形容路途艰险,难以通行。
- 玉葆:玉制的装饰,指高贵华丽的车驾。
- 鸾仗:古代帝王乘坐的华丽轿子。
- 银杯:指盛酒的器具,银制的杯子。
- 催班:催促出发的队伍。
- 夜白:形容夜晚已亮,接近清晨的状态。
- 误晨鸡:指时间混乱,错过了鸡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字君平,号云溪,宋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因其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富含自然景色而著称。他的诗作常蕴含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次出行的早晨,史浩随姚令威郎中出驾,描绘了雪中的早行景象,表达了对早起出发的感慨与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史浩的《次韵姚令威郎中从驾早行 其二》在形式上遵循了古诗的韵律,内容上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节奏的反思。开篇“蔌蔌长空雪,霏霏似粉犀”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雪的轻盈与柔美,引人入胜。接下来的“色同无路险,野阔见山低”则通过对比突显出雪天出行的艰难,同时也表现了自然景观的壮阔与辽阔。
“玉葆随鸾仗,银杯逐马蹄”展示了出行的华丽与高贵,这种奢华的意象与前面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最后两句“催班何太早,夜白误晨鸡”则更是将诗歌推向高潮,质疑早起的必要性,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深刻而又富有哲理。
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蔌蔌长空雪:描写雪花在空中飘落的情景,显得生动而动感。
- 霏霏似粉犀:用“粉犀”形容雪花轻柔且美丽,增强了视觉的美感。
- 色同无路险:雪的颜色与无路的艰险相映成趣,隐含出行的困难。
- 野阔见山低:描绘开阔的野地与低矮的山,表达辽阔的自然景观。
- 玉葆随鸾仗:豪华的车辇随行,展示出行的尊贵。
- 银杯逐马蹄:随着马蹄声的节奏,银杯摇晃,营造出动感。
- 催班何太早:疑问句,表达对早起出发的困惑与不解。
- 夜白误晨鸡:夜色已白,却误了鸡鸣,反映时间的错位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霏霏似粉犀”,生动形象地描绘雪花的美丽。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排比:如“玉葆随鸾仗,银杯逐马蹄”,形成强烈的对比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雪天的早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慨,同时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邃的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与美丽,同时也代表出行的艰难。
- 鸾仗:象征皇权与尊贵,突显出行的奢华。
- 马蹄与银杯:表现出行的节奏感与生活的富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霏霏”所形容的是什么? A. 雨
B. 雪
C. 风
答案:B. 雪 -
诗歌中提到的“鸾仗”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车辆
C. 一种乐器
答案:B. 一种车辆 -
诗人对早起出发的态度是什么? A. 愉快
B. 疑惑
C. 无所谓
答案:B. 疑惑
参考资料:
- 史浩诗集
- 《宋诗三百首》
- 相关古诗词教学书籍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主题更倾向于忧国忧民。
- 《送元二使安西》:描写出行的豪情壮志,与史浩的感慨形成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尽管主题相似,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描绘的细节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