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冯圆中郎中游甘露寺》
时间: 2024-12-29 17:18:54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次韵冯圆中郎中游甘露寺
作者: 史浩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试凭古刹俯江城,
追思孙权共孔明。
三国有人成底事,
六朝何代不交兵。
中原天子今恹复,
北塞胡儿始削平。
附翼攀鳞真际会,
小臣亦解说功名。
白话文翻译:
试着站在这座古老的寺庙俯瞰江城,
回忆起当年孙权与孔明的往事。
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究竟有什么事迹呢?
六朝时期又何时不经历战争?
现在的中原天子病重不已,
北方边塞的胡人也终于被平定。
在这真切的境界里,
连小臣也能谈论功名。
注释:
- 试凭: 试着依靠、俯视。
- 古刹: 古老的寺庙。
- 江城: 指长江沿岸的城市,可能是指南京。
- 孙权: 三国时期吴国的君主。
- 孔明: 指诸葛亮,蜀汉丞相,以智谋著称。
- 中原天子: 指统治中原的皇帝。
- 胡儿: 北方的少数民族,常指匈奴等。
- 附翼攀鳞: 比喻依附于权势者,争取功名。
典故解析:
- 三国: 指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
- 六朝: 指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六个朝代,期间频繁的战斗与政权更迭显现了古代政治的动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仲明,号岩泉,曾任官职,擅长诗词,尤其以五言诗闻名。他的诗作多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现实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游览甘露寺时,诗人借景抒情,思考历史人物与时局变迁,反映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当下政治局势的关注。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描绘古刹的景象,勾起了诗人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尤其是三国和六朝的历史故事。诗人站在古寺之上,俯瞰江城,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当下的反思。开篇的“试凭古刹俯江城”引导读者思绪,接着提到孙权与孔明的故事,展示出英雄人物的重要性和他们的历史地位。
“中原天子今恹复,北塞胡儿始削平”则反映出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敏锐观察,表现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诗中既有对历史英雄的赞美,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展现出一种历史的循环感和无常感。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即便身为小臣,也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现出对功名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试凭古刹俯江城: 诗人站在古刹上,俯瞰江城,象征着对历史的思考。
- 追思孙权共孔明: 提到三国的著名人物,表达对他们智慧和勇气的钦佩。
- 三国有人成底事: 反思三国时期的英雄事迹,展现历史的厚重。
- 六朝何代不交兵: 指出六朝时期战争频繁,历史的动荡不安。
- 中原天子今恹复: 现实中皇帝身体虚弱,暗示政治的不稳定。
- 北塞胡儿始削平: 反映北方边疆的安定,给人以一丝安慰。
- 附翼攀鳞真际会: 比喻附庸于权势者,表达小臣也渴望功名。
- 小臣亦解说功名: 诗人强调即使是小臣也能在历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修辞手法:
- 比喻: “附翼攀鳞”比喻依附于权势。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对当下政治局势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功名的追求。通过对古今历史的对比,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对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古刹: 象征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传承。
- 江城: 代表着历史的舞台与变迁的见证。
- 孙权与孔明: 体现出智慧与勇气的结合,象征着英雄气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 A. 孙权和孔明
- B. 李白和杜甫
- C. 白居易和王维
- D. 陶渊明和屈原
-
诗中“中原天子今恹复”意思是什么?
- A. 皇帝身体健康
- B. 皇帝病重
- C. 皇帝出征
- D. 皇帝去世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史浩的这首诗与杜甫《登高》,两者均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但史浩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描绘,而杜甫则多表现个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历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