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骨觉难强,鬓华惊易彫。壮怀鲸访李,老习蚓同萧。久已思抛笏,悠哉曷泛瓢。东游穴探禹,西上石宾韶。
白话文翻译:
我的病体感觉难以强健,鬓发容易凋零。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如同鲸鱼般宏大,现在却像蚯蚓一样与萧瑟为伍。早已想放弃官职,悠闲地泛舟江湖。东游探寻禹穴的奥秘,西行登上石宾山聆听韶乐。
注释:
- 病骨:指病弱的身体。
- 鬓华:指鬓发。
- 彫:同“凋”,凋零。
- 鲸访李:比喻年轻时的豪情壮志。
- 蚓同萧:比喻老年时的消沉与萧瑟。
- 抛笏:指放弃官职。
- 泛瓢:指泛舟江湖,隐居生活。
- 禹穴:传说中禹的墓穴,位于今浙江绍兴。
- 石宾韶:指石宾山,传说中韶乐的发源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对杨谨仲赠诗的回应,表达了自己对病弱身体的无奈,对年轻时壮志的回忆,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与老年时的消沉萧瑟,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病骨觉难强,鬓华惊易彫”描绘了作者病弱的身体和凋零的鬓发,反映了岁月的无情。而“壮怀鲸访李,老习蚓同萧”则通过比喻,形象地展现了作者年轻时的豪情与老年时的消沉。最后两句“久已思抛笏,悠哉曷泛瓢。东游穴探禹,西上石宾韶”则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探寻古迹、聆听古乐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病骨觉难强,鬓华惊易彫”:首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病弱的身体和凋零的鬓发,反映了岁月的无情。
- “壮怀鲸访李,老习蚓同萧”:通过对比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与老年时的消沉萧瑟,形象地展现了作者的人生经历。
- “久已思抛笏,悠哉曷泛瓢”: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 “东游穴探禹,西上石宾韶”:表达了作者对探寻古迹、聆听古乐的向往,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鲸访李”比喻年轻时的豪情壮志,“蚓同萧”比喻老年时的消沉萧瑟。
- 对仗:如“病骨觉难强,鬓华惊易彫”中的“病骨”与“鬓华”,“觉难强”与“惊易彫”。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追求。通过对比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与老年时的消沉萧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病骨:象征病弱的身体。
- 鬓华:象征凋零的鬓发。
- 鲸访李:象征年轻时的豪情壮志。
- 蚓同萧:象征老年时的消沉萧瑟。
- 抛笏:象征放弃官职。
- 泛瓢:象征隐居生活。
- 禹穴:象征探寻古迹。
- 石宾韶:象征聆听古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病骨觉难强”中的“病骨”指的是什么? A. 病弱的身体 B. 病弱的骨头 C. 病弱的意志 D. 病弱的精神
-
诗中“壮怀鲸访李”中的“鲸访李”比喻什么? A. 年轻时的豪情壮志 B. 老年时的消沉萧瑟 C. 对官场的厌倦 D. 对隐居的向往
-
诗中“久已思抛笏”中的“抛笏”象征什么? A. 放弃官职 B. 放弃学问 C. 放弃家庭 D. 放弃朋友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词对比:
- 赵蕃的《杨谨仲和顷者三诗见贻复次韵六首 其四》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赵蕃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可以与赵蕃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