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再逢方干处士》

时间: 2025-01-20 02:07:49

天上高名世上身,垂纶何不驾蒲轮。

一朝卿相俱前席,

千古篇章冠后人。

稽岭不归空挂梦,吴宫相值欲沾巾。

吾王若致升平化,可独成周只渭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门再逢方干处士 罗邺 〔唐代〕

天上高名世上身,垂纶何不驾蒲轮。 一朝卿相俱前席,千古篇章冠后人。 稽岭不归空挂梦,吴宫相值欲沾巾。 吾王若致升平化,可独成周只渭滨。

白话文翻译:

在天上享有盛名,在世间留下身影,为何不乘坐蒲轮车垂钓? 一旦成为卿相,便能千古流传,篇章超越后人。 稽山之行未能实现,只能空留梦想,在吴宫相遇时,泪水欲滴。 如果吾王能带来太平盛世,我岂会只在渭水边独自成就周朝的功业?

注释:

字词注释:

  • 垂纶:指垂钓。
  • 蒲轮:用蒲草包裹的车轮,古代用于隐士或高士的象征。
  • 前席:指在朝堂上就座,代指担任高官。
  • 稽岭:指会稽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 吴宫:指吴国的宫殿,此处可能指诗人与方干在吴地的相遇。
  • 升平化:指太平盛世。
  • 成周:指成就周朝的功业。
  • 渭滨:指渭水边,古代周文王在此遇到姜太公,后成为周朝的功臣。

典故解析:

  • 蒲轮:古代隐士或高士的象征,如《庄子》中提到的“蒲轮车”。
  • 稽岭:会稽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如《山海经》中提到的“会稽之山”。
  • 渭滨:周文王在此遇到姜太公,后成为周朝的功臣,如《史记》中记载的“渭水之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怀、咏史为主。此诗可能是罗邺在吴门再次遇到方干这位处士时所作,表达了对高士的敬仰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罗邺与方干再次相遇时所作,表达了对高士的敬仰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方干可能是一位隐士或处士,诗中提到的“垂纶何不驾蒲轮”可能是在赞美方干的隐逸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天上高名与世间身影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方干的敬仰。诗中“垂纶何不驾蒲轮”一句,既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对方干高洁品质的赞美。后文通过对千古篇章的赞美,进一步强调了方干的文化地位。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渴望,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谦逊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上高名世上身:诗人以天上高名与世间身影对比,表达对方干高洁品质的赞美。
  2. 垂纶何不驾蒲轮:通过垂钓与蒲轮的意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3. 一朝卿相俱前席:通过卿相前席的意象,表达了对高官厚禄的淡泊。
  4. 千古篇章冠后人:通过千古篇章的赞美,强调了方干的文化地位。
  5. 稽岭不归空挂梦:通过稽岭不归的意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无奈。
  6. 吴宫相值欲沾巾:通过吴宫相值的意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7. 吾王若致升平化:通过升平化的意象,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渴望。
  8. 可独成周只渭滨:通过成周渭滨的意象,表达了对个人成就的谦逊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天上高名与世间身影的对比,表达对方干高洁品质的赞美。
  • 象征:垂纶与蒲轮的象征,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夸张:千古篇章冠后人的夸张,强调了方干的文化地位。
  • 比喻:稽岭不归空挂梦的比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无奈。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天上高名与世间身影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方干的敬仰。诗中通过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高官厚禄的淡泊、对文化地位的赞美、对友情的珍视、对太平盛世的渴望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谦逊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上高名:象征高洁品质。
  • 垂纶:象征隐逸生活。
  • 蒲轮:象征隐士或高士。
  • 千古篇章:象征文化地位。
  • 稽岭:象征隐逸生活。
  • 吴宫:象征友情。
  • 升平化:象征太平盛世。
  • 成周渭滨:象征个人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垂纶何不驾蒲轮”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高官厚禄 B. 隐逸生活 C. 文化地位 D. 友情 答案:B

  2. 诗中“千古篇章冠后人”一句,强调了方干的什么地位? A. 政治地位 B. 文化地位 C. 社会地位 D. 经济地位 答案:B

  3. 诗中“吾王若致升平化”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个人成就 B. 太平盛世 C. 高洁品质 D. 友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卫八处士》:表达了对隐士的敬仰和对友情的珍视。
  • 王维《送别》: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对比:

  • 罗邺《吴门再逢方干处士》与杜甫《赠卫八处士》:两首诗都表达了对隐士的敬仰和对友情的珍视,但罗邺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渴望。
  • 罗邺《吴门再逢方干处士》与王维《送别》:两首诗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罗邺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罗邺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甫、王维等唐代诗人的诗作,可以与罗邺的诗作进行对比。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作的详细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罗邺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