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散岭 罗邺 〔唐代〕 过往长逢日色稀,雪花如掌扑行衣。 岭头却望人来处,特地身疑是鸟飞。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这条路上,阳光稀少,常常遇到的是稀薄的日光,雪花像手掌一样扑打在行人的衣服上。站在山顶回头望去,来时的路,让人特别怀疑自己是否像鸟儿一样飞翔过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过往:经过,往来。
- 日色稀:阳光稀少。
- 雪花如掌:形容雪花大而密集。
- 扑行衣:扑打在行人的衣服上。
- 岭头:山顶。
- 却望:回头望。
- 人来处:来时的路。
- 特地:特别地。
- 身疑:身体感觉。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自然景色和旅途感受为主,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行经大散岭时所作,通过描绘山岭的荒凉和雪花的密集,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对过往的回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行人在大散岭上的所见所感。首句“过往长逢日色稀”即点出了山岭的荒凉,阳光稀少,给人一种孤寂感。次句“雪花如掌扑行衣”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雪花的密集和寒冷,增强了旅途的艰辛感。后两句“岭头却望人来处,特地身疑是鸟飞”则表达了诗人站在山顶回望来路的感慨,仿佛自己像是飞翔过来的鸟儿,这种感觉既是对旅途的回忆,也是对自由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日色稀”描绘了山岭的荒凉,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 次句用“雪花如掌”这一生动比喻,增强了雪花的形象,同时也传达了寒冷和艰辛。
- 后两句通过“却望人来处”和“特地身疑是鸟飞”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和对自由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雪花如掌”形象地描绘了雪花的密集。
- 拟人:“扑行衣”赋予了雪花动态,增强了形象感。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绘山岭的荒凉和雪花的密集,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对过往的回忆,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色稀:荒凉的山岭。
- 雪花如掌:密集的雪花。
- 扑行衣:雪花的动态。
- 岭头:山顶的视角。
- 人来处:回忆的路。
- 鸟飞:自由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雪花如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孤独 B. 自由 C. 恐惧 D. 悲伤
-
诗中“过往长逢日色稀”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阳光明媚 B. 阴雨连绵 C. 荒凉的山岭 D. 繁华的市集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景色,但更多地表现了宁静和超脱。
诗词对比:
- 罗邺的《大散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前者更多地表现了旅途的艰辛和对自由的向往,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山中的宁静和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罗邺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