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潘柄》
时间: 2024-12-29 20:26: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复斋之客潘夫子,生死相从未忍分。
薛守颇曾参道洁,志完何可欠承君。
鲁生邀饮犹同去,庞嫂来呼已不闻。
菆舍一卮真永诀,老无脚力拜翁坟。
白话文翻译:
复斋的客人潘夫子,与我生死相随,从未忍心分开。
薛守曾在道德上非常清白,志向高远,怎么能让您失望呢?
鲁生邀请我饮酒,依旧同往,而庞嫂来叫我时,我却已不再听见。
在菆舍中,举杯只为告别,年老无力,只能在您坟前拜祭。
注释:
字词注释:
- 复斋:指诗人刘克庄的书斋。
- 潘夫子:指潘柄,诗中所挽之人。
- 薛守:指薛道光,可能是诗人朋友。
- 鲁生:指鲁迅或其他名为鲁的人。
- 菆舍:指一处住所,可能是潘柄的住所。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生死相从”表明深厚的友谊,古代文人常以此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 “薛守”与“参道洁”暗示了道义与诚信,反映出古代士人对品德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宋代著名诗人,字梦阮,号复斋,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诗风闻名。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深情。
创作背景: 《挽潘柄》是刘克庄为悼念好友潘柄所作,反映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死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是对潘柄的怀念,也折射出当时士人面对生死离别的心态。
诗歌鉴赏:
《挽潘柄》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挽歌,刘克庄通过简练而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了对好友潘柄的深切怀念。诗中前两句开篇即点明题旨,生死相随的情谊让人感受到诗人与潘柄之间不离不弃的深厚情感。接着提到薛守,他的道德和志向也暗示了对友人的期许,显示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鲁生的邀请与庞嫂的呼唤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在朋友逝去后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最后两句,举杯告别、拜坟的描绘,更是将诗人的悲痛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年老无力的无奈与对友人的永别。整首诗蕴含着浓厚的人情味,既有对生死的深思,又有对友情的珍惜,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复斋之客潘夫子,生死相从未忍分。”:在复斋中,潘夫子是我的挚友,生死都不愿意分离,表明了诗人对友谊的珍重。
- “薛守颇曾参道洁,志完何可欠承君。”:提到薛守的品德高尚,表示对友人的期待与信任。
- “鲁生邀饮犹同去,庞嫂来呼已不闻。”:鲁生的邀请未能成行,庞嫂的呼唤显得无力,突显诗人对往昔的怀念。
- “菆舍一卮真永诀,老无脚力拜翁坟。”:在此举杯告别,年老无力只能在坟前拜祭,展现了对友人的最后敬意。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永诀”来形容友人的离去,突显了离别的悲痛。
- 拟人:通过“庞嫂来呼”,赋予呼唤以情感,表现诗人内心的孤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潘柄的追忆,表现了深厚的友谊与对生死的思考,流露出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与无奈,展现了古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命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复斋”:象征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文学追求。
- “杯”:象征着友谊的饮酒之乐,亦为离别的悲伤。
- “坟”:代表着逝去的生命,承载着对友人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挽潘柄》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刘克庄
- C. 李白
-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鲁生”是指哪个角色?
- A. 诗人
- B. 友人
- C. 客人
- D. 诗中的敌人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友情的珍贵
- B. 对历史的思考
- C. 对爱情的追求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刘克庄
- B. 友人
- A. 友情的珍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挽潘柄》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涉及生死离别的主题,但前者更强调友谊的深厚,后者则反映兄弟情深的无奈。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体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精华解析》
- 《诗经与古诗词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