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门外
作者:刘克庄 〔宋代〕
门外沙鸥忽散群,
云何飞矢远寻君。
今身莫是前干,
异世宁无后子云。
早岁多言生悔吝,
暮年双聩断知闻。
吾儿谨勿趋华藻,
宁使班书议少文。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门外的沙鸥突然飞散,像是呼唤远方的你。如今的我不是昔日的我,未来的世代怎能没有后来的你呢?年轻时言语多,常常后悔懊恼,到了老年却耳目失聪,无法知晓世事。我对孩子说,切勿追逐华丽的文采,宁愿在书法上少谈些文辞。
注释:
- 沙鸥:指海鸥,常在海边或河边聚集,象征自由与流浪。
- 飞矢:比喻飞来的箭,形容迅速而猛烈的追寻。
- 前干:指过去的自己,表示人常常会有变化。
- 异世:指不同的时代或未来的世代。
- 后子云:后代的子孙,古文中常用“云”表示言语。
- 多言生悔吝:年轻时喜欢说话,长大后则常常感到后悔与羞愧。
- 双聩:耳聋,指老年后听不见声音。
- 华藻:华丽的文采,形容修饰华丽但实质空洞的文章。
- 班书:指汉代的班固所著的《汉书》,是一部重要的历史书籍。
典故解析:
- 沙鸥: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自由与孤独。
- 耳聋:古人认为随着年纪增长,听觉衰退,无法再理解世事,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华丽的文采:古代士人对文章的追求常常偏向于华丽,而忽视内容的深度与实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骏,号天池,南宋诗人,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诗歌以直白、真挚著称,常常表达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诗人通过对自己人生的反思,表达对后代的期望与警示,体现了对社会风气的关注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门外》通过沙鸥的意象,营造了一个充满孤独与思念的氛围。诗人借助飞散的沙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引发了对自身变迁的感慨。开头两句,诗人用“沙鸥”象征人生的流动与无常,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隔阂。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自我反思,诗人认识到自己已不复往日的状态,时间的流逝让他感到遗憾和无奈。
在后半部分,诗人以对后代的教诲作为结尾,提醒儿子不必追求表面的华丽,而应注重实质的修养与内涵。这显示了诗人对后代的关心与期望,体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整首诗运用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哲理,旨在传达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后代的期望,兼具感伤与理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门外沙鸥忽散群:描绘了门外沙鸥突然飞散的景象,寓意离别与孤独。
- 云何飞矢远寻君: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像飞矢一样快速而准确。
- 今身莫是前干:感慨自己已非昔日的自己,时间带来了变化。
- 异世宁无后子云:问未来的世代是否还能有后代的传承与思考。
- 早岁多言生悔吝:反思年轻时的多言,常常感到后悔。
- 暮年双聩断知闻:到了老年却失去听觉,无法了解世事。
- 吾儿谨勿趋华藻:告诫儿子不要追逐表面的华丽。
- 宁使班书议少文:宁愿在文学上少些华丽修饰,也要注重实质。
-
修辞手法:
- 比喻:沙鸥比喻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表达对未来的担忧与期待。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回忆与反思,传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警醒后代要重视内在修养,而非追求表面的华丽。
意象分析:
- 沙鸥:象征着孤独、流浪与自由。
- 飞矢:象征追寻与渴望,暗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华藻:象征表面的华丽与空洞,反映出对实质内容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门外沙鸥忽散群”意指什么?
- A. 朋友聚集
- B. 孤独与离别
- C. 快乐的时光
-
诗人对后代的期望是?
- A. 追逐华丽
- B. 注重内在修养
- C. 多言少语
-
“双聩”在诗中指代什么?
- A. 年轻
- B. 老年失聪
- C. 眼花缭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表达思乡之情。
- 《登高》(王之涣) - 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门外》均表现了思念之情,但《静夜思》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门外》则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生的变迁。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研究宋代诗人的诗歌作品。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鉴赏技巧与方法的书籍。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了解古代诗词的发展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