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袁文昌知平江五首》

时间: 2025-01-06 10:46:36

欲上姑苏望虎丘,小邦宁有此风流。

山川形势今三辅,人物英雄古列侯。

华屋鳞鳞冠盖里,画桥曲曲管弦楼。

金陵蜀郡俱疏远,除却皇都第一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欲上姑苏望虎丘,小邦宁有此风流。
山川形势今三辅,人物英雄古列侯。
华屋鳞鳞冠盖里,画桥曲曲管弦楼。
金陵蜀郡俱疏远,除却皇都第一州。

白话文翻译:

想要登上姑苏的虎丘远望,小小的国家哪里能有这样的风流气派呢?
如今的山川形势与昔日的三辅地相仿,那些杰出的人物与古代的列侯相比。
华丽的房屋鳞次栉比,画桥曲折蜿蜒,楼阁中传出管弦乐声。
金陵和蜀郡都离这里很远,除了皇都,这里是第一州。

注释:

字词注释:

  • 姑苏:指苏州,古称姑苏,是江南名城。
  • 虎丘:虎丘是苏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其高耸的塔和秀丽的山水著称。
  • 小邦:小国,指地方势力或小的国家。
  • 风流:风采、气度,通常指人的杰出才能和魅力。
  • 三辅:古指关中地区,后泛指重要的地理位置。
  • 华屋:华丽的房屋。
  • 鳞鳞:形容房屋像鱼鳞一样密集。
  • 管弦楼:指乐器和楼阁。

典故解析:

  • 列侯:古代封建制度下的诸侯,代表着权势和荣耀,诗中用以对比英雄人物的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字梦阮,号阮溪,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怀和对时局的感慨。其风格清新脱俗,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

创作背景: 诗作撰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苏州的风光,表达对地方文化的赞美与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同时流露出对时局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姑苏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表现出诗人对地方文化的赞美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诗的开头以“欲上姑苏望虎丘”引入,表达出诗人渴望远眺美景的心情,随即以“小邦宁有此风流”自问自答,显示出对小国无法与大国相提并论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描绘了如今的山川形势与历史名地的对比,暗示了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积累,表现出人杰地灵的主题。尤其是“华屋鳞鳞冠盖里,画桥曲曲管弦楼”,将姑苏的繁华描绘得淋漓尽致,带出浓厚的生活气息与文化底蕴。

最后两句则将视野拉远,表达出金陵和蜀郡的遥远,强调姑苏在历史和文化上的独特地位,突出了“除却皇都第一州”的自豪感,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上姑苏望虎丘:想要登上姑苏的虎丘,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向往。
  • 小邦宁有此风流:小国哪里能有如此的风流气韵,感慨地方势力与大国的差距。
  • 山川形势今三辅:今天的山川地形如同三辅,历史的隐喻,展示历史的延续性。
  • 人物英雄古列侯:指古代的英雄豪杰,说明历史人物的辉煌。
  • 华屋鳞鳞冠盖里:华丽的建筑鳞次栉比,描绘繁华的景象。
  • 画桥曲曲管弦楼:画桥曲折,楼阁传出乐声,显示出生活的丰富多彩。
  • 金陵蜀郡俱疏远:金陵和蜀郡都远离此地,强调地理位置的远离。
  • 除却皇都第一州:除了皇都,姑苏是第一州,突显其独特地位。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华屋鳞鳞”比喻房屋的密集,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姑苏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自豪感,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虎丘: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华屋:代表着繁华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 画桥:象征着人文景观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姑苏”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北京
    • B. 苏州
    • C. 南京
    • D. 成都
  2. 诗中提到的“列侯”是指什么?

    • A. 古代的军队
    • B. 古代的封建诸侯
    • C. 现代的贵族
    • D. 商人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何种文化的赞美?

    • A. 北方文化
    • B. 江南文化
    • C. 西部文化
    • D. 东北文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与刘过的作品都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但杜甫更多地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而刘过则更侧重于对地方文化的赞美和自豪。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