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肇庆胡守二首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湖学源流盛,乡评闻望推。
班才列留邸,材岂止分麾。
正拟梅边喜,俄成薤上悲。
人言公不死,兰砌典刑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胡守的哀悼和对其才华的赞美。诗中提到湖边的学问声势浩大,乡里的评价也很高。胡守的才华使他被留在了官邸,然而他的才能并不仅仅是用来掌控权柄。原本打算在梅花树下欢庆,如今却转为在薤草上悲伤。有人说公不死,兰花台上典礼依旧在延续。
注释:
字词注释:
- 湖学:指湖边的学问,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学术氛围。
- 班才:指被人称道的人才。
- 留邸:指被留在官邸,即受到重用。
- 分麾:指分配权力或指挥。
- 梅边:指梅花旁,象征欢乐的场所。
- 薤上:指薤草上,象征悲伤的场所。
- 兰砌:指兰花台,古代用以举行典礼的地方。
典故解析:
- 梅花:象征高洁和欢乐。
- 薤草:常与哀伤、离别相关联。
- 兰砌:常用以形容文人雅士的聚会场所,代表着文人的理想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子文,号云溪,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以诗文见长,作品多以抒情和咏志为主,常表现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李曾伯对胡守的追悼之际,胡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官员,他的去世让作者感到极大的惋惜和悲痛。诗中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李曾伯深厚的情感和对胡守的才华的高度评价。诗的开头用“湖学源流盛”来描绘胡守在学术上的成就,接着通过“乡评闻望推”说明他在乡里也受到高度的认可,显示出胡守不仅在官场上受到重视,也在民间享有声誉。而“班才列留邸,材岂止分麾”则进一步强调了胡守的才华不仅限于权力的掌控,更在于其学识和品德的高尚。
接下来的“正拟梅边喜,俄成薤上悲”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从欢庆到悲伤的情感转变,令人感到痛心疾首。最后一句“人言公不死,兰砌典刑垂”则是对胡守永恒精神的赞美,尽管他已离世,但他的精神和影响仍在,令人怀念。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使用了丰富的意象与对比手法,展现了李曾伯对胡守的深切怀念与敬仰,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湖学源流盛”:描绘胡守的学问在湖边盛行,暗示其学术成就。
- “乡评闻望推”:家乡的人们对他的声望与评价很高,反映出他的德行与才能。
- “班才列留邸”:有才能的人被留在官邸,说明他被重用。
- “材岂止分麾”:他的才华绝不仅仅是用于指挥权力。
- “正拟梅边喜”:原本打算在梅花下欢庆,暗示对未来的期待。
- “俄成薤上悲”:转瞬之间却变成了在薤草上悲伤,表现突如其来的悲痛。
- “人言公不死”:有人说公(胡守)并未真正死去,意指其影响力依旧。
- “兰砌典刑垂”:兰花台上的典礼仍在延续,象征着对其精神的追念。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梅边喜”与“薤上悲”的对比,强调情感的转变。
- 象征:梅花象征喜悦,薤草象征悲伤,兰砌则象征高洁的追念。
- 夸张:通过“人言公不死”表现胡守的精神永存,虽已离世但仍被铭记。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胡守的追悼,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才能够超越生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学:象征深厚的学术涵养。
- 梅花:象征喜悦和纯洁,寄托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 薤草:象征哀伤和离别,表现对胡守的悼念。
- 兰砌:象征高雅,寄托对胡守精神的追思。
这些意象共同塑造了诗中深情悼念的氛围,体现了李曾伯对胡守的敬仰和对生命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湖学源流盛”指的是什么? A. 湖边的水流
B. 学术氛围的繁荣
C. 湖水的清澈 -
“正拟梅边喜”中梅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悲伤
B. 喜悦
C. 离别 -
诗中的“人言公不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胡守的惋惜
B. 对胡守的赞美
C. 对生命的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曾伯的《挽肇庆胡守二首》与杜甫的《春望》均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怀念,后者则兼顾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情感。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虽然题材不同,但均在不同层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曾伯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