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洪君畴韵送徐仲晦赴乡郡二首》
时间: 2025-01-01 13:40: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传闻君相奖清修,印节移来某水丘。
范孟博非私奏劾,祁大夫不避亲讐。
青黄未接宜开廪,红腐无多谩唱筹。
事尚可为君努力,明时未好说归休。
白话文翻译:
听说您(徐仲晦)要被任命为相,必定会奖赏清白之人,印信和职务都已移交到某个地方。范仲淹和孟子并非出于私情而奏劾,祁太夫也不畏惧亲戚的谴责。现在青黄不接的情况,应该开仓放粮,而腐烂的粮食不多,不必再空谈对策。事情仍然可以为您努力,明智的时机未到,不好说就此归隐休息。
注释:
- 君相:指君主和宰相,引申为朝中高官。
- 清修:指清白和修身的品德。
- 印节:指官印和印信。
- 范孟博:范仲淹与孟子,二人都以清白著称。
- 祁大夫:指祁奚,不畏亲贼的忠臣。
- 青黄未接:指粮食不足的时节。
- 红腐:指腐烂的粮食。
- 明时:明智的时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景文,号阮亭,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诗词、散文而著称,尤其擅长词。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现实的关注与对时局的思考,风格雄浑。
创作背景:
此诗是刘克庄为送别朋友徐仲晦赴任乡郡所作,表达了对徐仲晦前途的期望与对当前政治情况的思考。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贪腐现象严重的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徐仲晦的即将启程为线索,通过对当时政治状况的描绘,流露出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渴望和对朋友的关怀。开头两句使用了“传闻”二字,显示出诗人对徐仲晦的任命并不十分确切,但同时又寄托了对其清白与修身的期许。接下来的两句提到历史上著名的清官范仲淹与孟子的事迹,借此映衬出当下官员所应持的原则与操守。
后面的句子则转向对时局的思考。“青黄未接”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困境,而“红腐无多”则暗示着在腐败现象中仍有一线生机。诗人在这里不乏对时局的批判与对朋友的鼓励,显示出他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通过对比与隐喻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清明政治的向往与对腐败现实的不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传闻君相奖清修:听说您将被任命为宰相,必定会奖赏那些清白正直的人。
- 印节移来某水丘:印信和职务已转移到某个地方,暗示着权力的转移。
- 范孟博非私奏劾:范仲淹和孟子并非出于私情而进行奏劾,强调清白与正义。
- 祁大夫不避亲讐:祁奚不怕亲戚的谴责,展现出忠诚与正直的品质。
- 青黄未接宜开廪:当前青黄不接的情况,应该开仓放粮,表现出对民生的关注。
- 红腐无多谩唱筹:腐烂的粮食不多,空谈没有意义,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
- 事尚可为君努力:事情仍可以为您努力,表达了对朋友的鼓励。
- 明时未好说归休:明智的时机尚未到,不好说就此归隐休息。
修辞手法:
- 对比:如“青黄未接”与“红腐无多”,通过对比揭示困境与希望。
- 隐喻:用“青黄”比喻粮食不足,用“红腐”暗示腐败现象。
- 借代:用“印节”代指权力与官职。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政治的反思与对朋辈的鼓励,表达了刘克庄对清明政治的追求与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黄:象征生机与希望,反映出社会的困境。
- 红腐:象征腐败与衰败,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 印节:象征权力与责任,反映出对官员品德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黄未接”指的是什么情况?
- A. 农作物丰收
- B. 粮食不足
- C. 水源充足
- D. 人才辈出
-
“范孟博非私奏劾”这句话强调了什么?
- A. 个人利益
- B. 清白与正义
- C. 亲情
- D. 权力斗争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悲观
- B. 乐观
- C. 无奈
- D. 激昂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思考,但刘克庄的诗更侧重于对朋友的期望与鼓励,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个人的失落与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