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宋侯三首》

时间: 2025-01-19 20:05:20

铃斋教令得民和,月色今宵十倍多。

节物人家俱插柳,霁华田舍可鞭禾。

坐中客醉僛僛舞,陌上花开缓缓歌。

老子尚堪牵率在,夜归已有木鱼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和宋侯三首
刘克庄

铃斋教令得民和,月色今宵十倍多。
节物人家俱插柳,霁华田舍可鞭禾。
坐中客醉僛僛舞,陌上花开缓缓歌。
老子尚堪牵率在,夜归已有木鱼过。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铃斋的教导让百姓和睦,今晚的月色显得格外明亮。
节日时节,家家户户都插上柳枝,晴朗的田野里可以看到禾苗茁壮。
坐在这里的客人们醉了,翩翩起舞;
路边的花儿盛开,轻轻地唱着歌。
即使老子也值得一提,我夜归时已经听见木鱼的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铃斋:指刘克庄的书斋,取意为清静雅致之所。
  • 教令得民和:教诲和法令使得人民和谐相处。
  • 节物:指节令和节日的景象。
  • 插柳:在春天时节,插柳是习俗之一,象征生机和希望。
  • 霁华:雨后天晴,空气清新。
  • 鞭禾:比喻禾苗茁壮成长。
  • 僛僛舞:形容醉酒状态下的舞姿,轻盈飘逸。
  • 木鱼:一种佛教用具,敲击时发出声音,象征修行或超脱。

典故解析

  • 老子:指道教创始人老子,象征智慧与哲理,诗中提及老子,表明一种对道教思想的尊重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廷栋,号铃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描写。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节日的欢愉与自然的和谐美好,表达了对人世间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欢快的氛围为特点,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节日场景。开篇即以“铃斋教令得民和”引入,既指明了诗人的身份和立场,也反映了他对社会和谐的关注。月色的描绘,增加了夜晚的美感,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气氛。

接着,诗人描绘了节日中家家户户插柳的景象,表明人们在节日中共同参与、共享欢乐。通过“霁华田舍可鞭禾”,诗人表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禾苗的茁壮象征着希望和丰收。

在描写宴席中的客人时,诗人用“醉僛僛舞”形象生动地勾勒出醉酒后的欢快场面,展现了人们在节日欢乐中尽情享受的情景。而“陌上花开缓缓歌”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欢快的气氛,花开的意象不仅美丽,而且与歌声相伴,形成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

最后,“老子尚堪牵率在,夜归已有木鱼过”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道教哲理的认同,也暗示了夜归的宁静与思考,给整首诗增添了一层哲理的思考,令人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铃斋教令得民和:铃斋的教诲和法令使百姓和睦。
  2. 月色今宵十倍多:今晚的月色显得格外明亮。
  3. 节物人家俱插柳:节日时节,家家户户都插上柳枝。
  4. 霁华田舍可鞭禾:晴朗的田野里可以看到禾苗茁壮。
  5. 坐中客醉僛僛舞:坐在这里的客人们醉了,翩翩起舞。
  6. 陌上花开缓缓歌:路边的花儿盛开,轻轻地唱着歌。
  7. 老子尚堪牵率在:即使老子也值得一提。
  8. 夜归已有木鱼过:我夜归时已经听见木鱼的声音。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月色十倍多”比喻今夜的美好。
  • 拟人:花儿在“缓缓歌”,赋予自然以生命和情感。
  • 对仗:如“坐中客醉僛僛舞,陌上花开缓缓歌”,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世间和谐、自然美好的向往,以及对节日欢乐气氛的赞美。诗人在欢愉的场景中,融入了道教的哲理思考,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铃斋:象征着清雅、宁静的生活环境。
  • 月色:象征着美好与宁静,常用以描绘夜晚的诗意。
  • :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 :象征丰收与富饶。
  • :表现欢快、放松的状态。
  • :象征美丽与生命的活力。
  • 木鱼:象征着宗教的修行与内心的平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铃斋”指的是: A. 一个地方
    B. 一种饮料
    C. 诗人的书斋
    D. 一种乐器

  2. 诗中提到的“老子”象征着: A. 诗人的朋友
    B. 道教哲理
    C. 历史人物
    D. 一种动物

  3. 诗中“陌上花开缓缓歌”描绘的意象主要表达了: A. 花儿的凋谢
    B. 春天的到来
    C. 人们的欢快
    D. 夜晚的宁静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社会的动荡,但更倾向于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与《又和宋侯三首》相比较,后者更多表现节日的欢快气氛,而前者则更注重离别的哀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