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畏知司直得湖南帅,属过吴门,复用己丑年》
时间: 2025-01-06 13:26: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邂逅婆娑失少年,
剧谈抵掌尚超然。
君犹拄笏看山去,
我且披蓑听雨眠。
京洛分襟疑後会,
江吴把酒悟前缘。
暂来忽去都如梦,
疑是陈卿竹叶船。
白话文翻译:
偶然相遇,像年轻时那般自在,
畅谈之中兴致盎然。
你仍然在高处把握权柄,远眺山川,我则披上蓑衣,静静听雨入梦。
京城与洛阳之间,似乎暗示着我们将来再相会,
在江南与朋友对饮,恍惚间悟出往日缘分。
短暂的相聚与离去都如同梦境,
不禁怀疑那是陈卿的竹叶船。
注释:
- 邂逅:偶然相遇。
- 婆娑:形容轻盈的舞姿,意指自在。
- 剧谈:激烈的谈论。
- 拄笏:指执掌官权,拄着象征权力的笏板。
- 披蓑:披上蓑衣,常用以形容隐居或躲避风雨。
- 分襟:分开衣襟,形容相互之间的分别。
- 江吴:指江南地区。
- 竹叶船:一种小船,常用竹子制成,象征着漂泊与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希文,号庭坚,浙江湖州人,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擅长山水田园诗,曾任官职,后归隐。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在官场与隐居生活之间的反思,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反映了作者对权力与自由的思考,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偶然的相遇,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开头的“邂逅婆娑失少年”表达了对青春时光的怀念,接着“剧谈抵掌尚超然”则显示出在谈话中彼此的精神世界依然年轻而活跃。随后,诗人将自己与友人对比,展现出一种高远与自在的对立,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而“京洛分襟疑後会”一句,充满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与不确定,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最后两句“暂来忽去都如梦,疑是陈卿竹叶船”则通过竹叶船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梦境与现实的模糊,寓意着人世无常,人与人之间的相聚与离别如同梦幻,令人感慨。
整首诗在构思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展现了范成大的艺术风格,兼具哲理与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邂逅婆娑失少年:偶然相遇,怀念年轻时的无忧无虑。
- 剧谈抵掌尚超然:激烈的交谈中,精神依然超然。
- 君犹拄笏看山去:你仍在官场执掌权力,远眺山川。
- 我且披蓑听雨眠:而我选择隐居,静听雨声入梦。
- 京洛分襟疑後会:京城与洛阳的分别,让我疑惑未来是否再见。
- 江吴把酒悟前缘:在江南与友把酒,感悟往日的缘分。
- 暂来忽去都如梦:短暂的相聚与离去,宛如梦境。
- 疑是陈卿竹叶船:怀疑那是陈卿的竹叶小船,象征着漂泊与自由。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话者的身份对比,表达不同人生选择的感受。
- 意象:竹叶船等意象象征自由与漂泊,增强诗歌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在于探讨人生的无常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反映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意象分析:
- 竹叶船:象征自由与漂泊,代表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与短暂的相聚。
- 雨:代表自然的宁静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 山水:象征着远大的理想与心灵的寄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京洛”指的是哪两个地方? A. 北京和洛阳
B. 京都和洛杉矶
C. 京城和洛阳
D. 江苏和浙江 -
诗的主题主要是探讨什么? A. 诗人的官场生活
B. 人生的无常与情感联系
C. 青春的回忆
D. 自然的美丽 -
“疑是陈卿竹叶船”中的“陈卿”是谁? A. 诗人的朋友
B. 传说中的渔夫
C. 诗人的故人
D. 并无特指,象征性人物
答案:
- C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范成大的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细腻,王维的作品更倾向于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而范成大则通过人际关系与内心感受反映人生哲理。两者均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表达的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范成大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