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大风雨》

时间: 2025-01-04 09:30:33

河倾海立夜翻盆,不独妨灯更损春。

冻涩笙簧犹可耐,滴皴梅颊势须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夕大风雨
范成大 〔宋代〕
河倾海立夜翻盆,不独妨灯更损春。
冻涩笙簧犹可耐,滴皴梅颊势须嗔。

白话文翻译

元宵夜,狂风暴雨,河水倾泻、海水翻腾,仿佛整个夜晚都在翻滚着大盆。这样的天气不仅妨碍了灯光的照耀,更是损害了春天的气氛。虽然笙簧乐器被冻得发涩仍可以忍受,但梅花的花瓣被雨水打得皱褶,令人不禁心生怨恨。

注释

  • 河倾海立:形容河流倾泻,海水高涨,景象极为壮观。
  • 夜翻盆:比喻夜晚的狂风与雨水将一切翻转,形成混乱。
  • 妨灯:妨碍了灯光的亮度,影响了元宵的节日气氛。
  • 冻涩笙簧:笙簧是乐器,因寒冷而变得发涩。
  • 滴皴梅颊:滴雨弄皱梅花的花瓣,形象生动,表现出梅花的娇弱。

典故解析

  • 元夕:指农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此时人们会赏花灯、猜灯谜,喜庆热闹。
  • :一种古代乐器,通常在节庆时演奏,反映出节日的欢乐。
  •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通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景仁,号怜春,南宋时期的诗人,出生于浙江嘉兴。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以情感真挚和自然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

《元夕大风雨》创作于元宵节,正值春天的季节,然而突如其来的大风暴雨打破了节日的欢愉。诗人通过描绘极端天气,反映了自然与人事的无常,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元宵节为背景,展现了一个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场景。开篇通过“河倾海立夜翻盆”描绘出一幅自然景象的震撼画面,激烈的天气与节日的欢乐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对比冲突。接着,诗人借用“冻涩笙簧”表达了悲伤的心情,尽管笙簧乐器在寒冷中仍可忍受,却也暗含了对节日气氛的无奈和失落。而最后一句“滴皴梅颊势须嗔”则通过梅花的形象传达出诗人对美好事物受到破坏的不满与惋惜。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感情的层层递进,使读者感受到节日的欢乐与自然的威力之间的矛盾,反映出人对自然的不安与无能为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河倾海立夜翻盆:描绘大雨与狂风造成的水位上升,表现出夜晚的混乱与不安。
  2. 不独妨灯更损春:强调这种天气不仅影响了节日的灯火,更损害了春天的气氛。
  3. 冻涩笙簧犹可耐:虽然乐器因寒冷而变得不便,仍可忍耐,反映出人们的包容。
  4. 滴皴梅颊势须嗔:梅花在雨中被打湿而皱褶,象征着美好事物在逆境中的脆弱。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夜翻盆”比喻狂风暴雨的猛烈。
  • 对仗:如“冻涩笙簧”与“滴皴梅颊”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梅花的“皱褶”好像在表达愤怒,使意象更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元宵夜的狂风暴雨,表现了自然的无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惋惜。诗人以此反映出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变幻,表达出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生命与流动,显示出自然的力量。
  • :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同时也代表着春天的气息。
  • :代表着节日的欢愉与人们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范成大
    C. 杜甫
    D. 白居易

  2. “夜翻盆”主要描写了什么? A. 美丽的夜景
    B. 狂风暴雨的场景
    C. 灯火的辉煌
    D. 春天的气息

  3. 诗中提到的“梅”象征什么? A. 努力
    B. 高洁与坚韧
    C. 美丽
    D. 欢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 《元夕大风雨》与《春夜喜雨》: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前者侧重于狂风暴雨的破坏,后者则是春雨的滋润,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自然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范成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