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上元 其二
作者: 晏殊 〔宋代〕
凤掖千门迥,金缸四照然。
市阛通夜阙,歌肆与云连。
叠鼓迷清漏,游车际晓天。
泛膏仍洁祀,蚕麦伫登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这千门万户的辉煌中,凤阁的门庭显得格外开阔,金缸的光辉照耀四方。市场在夜晚通往宫阙,歌舞的场所与浮云相连。层层的鼓声迷乱了清漏的时间,游玩的车队在晨曦中穿行。祭祀的油膏仍旧洁净,蚕和麦子等待着丰收的年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凤掖:古代宫殿的门,凤为吉祥之物,象征着华丽。
- 金缸:金色的盛器,象征着财富和富饶。
- 市阛:市场,夜阙即夜间的宫阙,表现繁华热闹的景象。
- 叠鼓:叠加的鼓声,形容热闹的景象。
- 清漏:指时间的流逝。
- 游车:游玩的车辆,象征节日的欢快与热闹。
- 泛膏:泛指祭祀所用的油膏,象征着祭祀的庄重。
- 蚕麦:代表农业丰收,象征着农作物的成长。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上元”是指元宵节,古时候人们在这一节日中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诗中描绘了当时的繁华景象,体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以其清丽的词风著称。他的词多描绘江南的秀美风光和人情世态,风格婉约,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宵佳节之际,表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欢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奉和圣制上元 其二》是晏殊描绘元宵节盛况的一首古诗。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节日夜晚的繁华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开篇“凤掖千门迥”,即以凤阁的华美描绘出宫殿的气派,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喜庆的氛围。接着“金缸四照然”,金缸的光辉象征着富饶,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热烈。
“市阛通夜阙,歌肆与云连”,描绘市场与歌舞场所的繁荣,展现了人们在节日中尽情欢庆的场景。叠鼓声与清漏的迷乱,隐喻着时间在欢乐中飞逝,令人沉醉。末尾提到的“泛膏仍洁祀,蚕麦伫登年”,则将节日与农业生产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未来丰收的期待。
整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节日画卷,更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在细腻的描写中,晏殊将个人情感与普遍的社会景象结合,展现了宋代社会的繁荣与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凤掖千门迥:描绘了宫殿的壮观,表现出节日的隆重。
- 金缸四照然:强调了金光闪闪的盛况,象征着富饶与吉祥。
- 市阛通夜阙:说明市场热闹,夜晚仍然喧闹,展现节日的欢快。
- 歌肆与云连:歌舞场所与天空相连,表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 叠鼓迷清漏:鼓声此起彼伏,迷乱了时间的流逝,象征着欢乐的氛围。
- 游车际晓天:起伏的车队在晨曦中穿行,表现出节日的热闹与活力。
- 泛膏仍洁祀:祭祀的油膏依然干净,象征着对神灵的敬畏与祝福。
- 蚕麦伫登年:对来年丰收的期待,表现了农民对生活的希望。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例如“市阛通夜阙”与“歌肆与云连”形成美丽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元宵节的热烈祝贺,描绘了节日的繁华与喜庆,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丰收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掖:象征着荣华富贵,体现了节日的隆重。
- 金缸:象征着富饶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 叠鼓:象征着热闹的气氛与节日的欢快。
- 游车:象征着欢快与庆祝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凤掖”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荣华富贵
- C. 自由
- D. 孤独
-
“金缸四照然”中的“金缸”象征着什么?
- A. 贫困
- B. 美好生活
- C. 战争
- D. 失落
-
诗中提到的“叠鼓迷清漏”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失落
- B. 欢乐
- C. 寂静
- D. 哀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晏殊的《奉和圣制上元 其二》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前者更注重描绘节日的热闹场景,而后者则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怀,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晏殊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