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我过嵩麓,云移见诸峰。
种游未有日,想像曀霾中。
白话文翻译:
曾经我路过嵩山的山麓,云彩飘动中看见了众多的山峰。
虽然我还没有真正游玩过这些山,心中却已在朦胧的云雾中幻想它们的美丽。
注释:
- 嵩麓:指嵩山的山麓,嵩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省,文化底蕴深厚。
- 诸峰:众多的山峰,强调嵩山的壮丽景色。
- 种游未有日:意为“尚未有游玩的日子”,表达了对游览的期待。
- 曀霾:形容云雾朦胧的样子,渲染出一种若隐若现的美感。
典故解析:
嵩山自古以来就是道教、佛教和文人墨客所崇拜的圣地,许多文人都曾在此留诗作赋。诗中提到的“云移见诸峰”表现了山的神秘和壮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是苏轼的弟弟,擅长诗词、散文,文学风格多样,常以清新、洒脱著称。苏辙的作品常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辙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宋代,文人对山水的描写常常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单的笔触描绘了嵩山的景色,然而却蕴含了深刻的情感。诗人通过“云移见诸峰”的描写,将自然的变化与心灵的感受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他对游览的渴望和对美好景象的向往。诗的前两句通过对云雾和山峰的刻画,展现了山的壮丽与神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那种自然的魅力。
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期待与幻想,虽然未能亲自去游览,但内心的憧憬却已在心中构建了美丽的画面。这种“未有日”的遗憾感与“想像”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展现了苏辙作为文人的细腻与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我过嵩麓:回忆曾经路过嵩山的山麓,带有怀旧的情感。
- 云移见诸峰:描绘云彩的变化,带出山峰的壮丽,展现自然的灵动。
- 种游未有日:表达了对游玩的期待与憧憬,隐含着人生的遗憾。
- 想像曀霾中:在模糊的云雾中想象山的美景,体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云移”描绘了自然的变化,象征人生的无常。
- 拟人:云与山峰似乎有了生命,表现了自然的和谐。
- 对仗:前后句结构相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遗憾的深刻反思,主题清新而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嵩山:象征着高洁与伟大,代表自然的雄伟。
- 云:象征变化、无常,表现出自然的神秘感。
- 峰:象征着理想与追求,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辙的字是什么?
- A. 子瞻
- B. 子华
- C. 子昂
-
诗中提到的“嵩麓”指的是哪个山?
- A. 泰山
- B. 嵩山
- C. 华山
-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什么情感?
- A. 厌恶
- B. 向往
- C. 无所谓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更侧重于宁静与内心的平和,与苏辙的期待与幻想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苏辙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