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远韵齿痛》

时间: 2025-01-07 21:23:08

元明散诸根,外与六尘合。

流中积缘气,虚妄无可托。

敝陋少空明,妇姑相攘夺。

日出暵焦牙,风来动危蘀。

喜汝因病悟,或免终身著。

更须诵楞严,从此脱缠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明散诸根,外与六尘合。
流中积缘气,虚妄无可托。
敝陋少空明,妇姑相攘夺。
日出暵焦牙,风来动危蘀。
喜汝因病悟,或免终身著。
更须诵楞严,从此脱缠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外界纷繁复杂的尘世中,人的内心难以平静,甚至连牙痛这样的身体不适也能引发对生命的思考。诗中提到,人与外界的关系如同流动的水,难以把握,追求的种种都是虚妄而无实。生活中充满了争斗与纷扰,身处其中的人常常感到迷惘和无助。然而,诗人希望通过病痛的体验,能够让人们悟出人生的真谛,从而摆脱世俗的束缚,达到一种内心的自由。

注释

  • 元明:指的是人的根本,元气与明理。
  • 六尘: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感官所接触的外界事物。
  • 缘气:指的是因缘和气,说明人与外界的联系。
  • 敝陋:指的是破旧和狭隘的状态。
  • 空明:指内心的明朗与空灵。
  • 妇姑:指家庭内部的争执与斗争。
  • 焦牙:指因病痛而导致的牙齿疼痛。
  • 危蘀:指微弱且不堪一击的状态。
  • 楞严:指《楞严经》,是一部佛教经典,强调修行与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涪翁,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之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以情感真挚和哲理深邃著称。苏辙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还在政治上有影响力,任职期间提倡仁政,关心民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辙遭遇牙痛之际,身体上的不适引发了他对人生与世事的思考。正是通过这种病痛的体验,使他意识到人生的纷扰与内心的宁静之间的关系。

诗歌鉴赏

《次远韵齿痛》是一首深刻的哲理诗,诗人在牙痛的情况下,感受到身体与心灵的痛苦,进而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以“元明散诸根”引入,将个体的根本与外界的尘世相对比,表达了人与外界关系的复杂性。接下来的“流中积缘气,虚妄无可托”则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虚幻,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力感。

诗中“日出暵焦牙,风来动危蘀”描绘了因病痛而感受到的脆弱和不安,进一步加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两句的“喜汝因病悟,或免终身著”与“更须诵楞严,从此脱缠缚”则传达了一种希望:病痛虽然折磨人,但它也能成为觉悟的契机,帮助人们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真正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病痛的描绘,唤起读者对生活的反思,具有很强的哲理性,显示了苏辙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与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元明散诸根:人生的根本与明理散落,象征着内心的迷失。
  2. 外与六尘合:与外界的六种感官相接触,表达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3. 流中积缘气:流动中积累的因缘与气息,强调了生活的变化与无常。
  4. 虚妄无可托:虚幻的东西无法依靠,体现了对世俗的无奈。
  5. 敝陋少空明:内心狭隘与缺乏明理,揭示了人的局限性。
  6. 妇姑相攘夺:家庭内部的争斗,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
  7. 日出暵焦牙:病痛之下的无奈,象征着生活的苦涩。
  8. 风来动危蘀:脆弱不堪的生活状态,传达出不安与动荡。
  9. 喜汝因病悟:因病产生的领悟,暗示着苦中作乐的哲学。
  10. 或免终身著:或许能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解脱。
  11. 更须诵楞严:强调修行的重要性,指向精神的提升。
  12. 从此脱缠缚:最终希望能获得解脱与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个人的痛苦与生活的虚幻进行对比,增强了诗的哲思。
  • 对仗:如“日出暵焦牙,风来动危蘀”,形成了音韵的和谐美。
  • 反复:通过反复表达痛苦与领悟,强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对个人痛苦的反思,引导人们认识到外界的虚妄与内心的真实之间的关系,强调修行与自我觉悟的重要性,最终实现内心的解脱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元明:象征人的根本与智慧。
  • 六尘:外界的纷扰与生活的复杂。
  • 焦牙:痛苦的具体体现,象征着生活中的苦难。
  • 楞严:象征智慧与解脱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六尘”指的是哪六种感官?

    • A. 眼、耳、鼻、舌、身、意
    • B. 识、见、闻、觉、思、行
    • C. 心、情、志、愿、思、识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日出暵焦牙,风来动__”。

  3. 判断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对人生苦难的无奈与接受。 (对/错)

答案

  1. A
  2. 危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庐山谣》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可以将苏辙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前者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内心领悟与解脱,而后者则表现了对人际关系的思索与情感的流露。两者在主题上虽有差异,但都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与生活的复杂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苏辙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