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四首》

时间: 2025-01-17 09:13:21

噬人侔虺毒,害物比猫柔。

清议姑驱逐,宽恩未放流。

剑诛张禹佞,扇障褚渊羞。

谏笔非私忿,惓惓为国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噬人侔虺毒,害物比猫柔。
清议姑驱逐,宽恩未放流。
剑诛张禹佞,扇障褚渊羞。
谏笔非私忿,惓惓为国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弊端的批评和对国家的关心。作者认为有些人如同蛇蝎般毒辣,伤害他人却又显得温柔如猫。虽然有清白的言论被驱逐,但宽仁的恩德却未能普遍施行。诗中提到要用剑来惩罚张禹的谄媚,扇子来抵挡褚渊的羞耻。最后,作者强调自己的谏言并不是出于私怨,而是为了国家的兴盛而忧虑。

注释:

  • 噬人侔虺毒:噬人指伤害他人,侔即比拟,虺是小蛇,毒指其毒性。此句意为伤害他人如同蛇蝎般毒辣。
  • 害物比猫柔:这里“猫柔”形容某些人的表面温柔,实际上却有害。
  • 清议姑驱逐:清白的言论和正义的见解被排斥。
  • 宽恩未放流:宽仁的恩泽并未普遍施行。
  • 剑诛张禹佞:张禹为历史上的谄媚之人,用剑来惩罚其谄媚行为。
  • 扇障褚渊羞:褚渊也是古代的一个谄媚者,扇子象征着遮挡。
  • 谏笔非私忿:作者的谏言不是出于私怨。
  • 惓惓为国谋:惓惓即忧虑,表示作者为国家的未来而着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仲明,号玉山,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职于地方官员。其作品常反映社会时弊,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再和四首》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时期。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及其为国忧虑的情怀。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再和四首》以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深厚的爱国情怀为主题,展现了他对当时政治腐败的不满与忧虑。诗中运用丰富的比喻,将那些表面温和但内心阴险的人比作猫,表现出对他们伪善本质的深刻洞察。同时,诗人对正义的渴望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情感基调。

诗中的用词精练而富有力度,尤其是“剑诛”和“扇障”等意象,生动地展示了作者对那些谄媚者的反感与抵制。通过这些强烈的意象,诗人不仅表达了对个别人的愤怒,更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控诉。最后一句“惓惓为国谋”更是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展现出诗人高尚的品德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噬人侔虺毒:比喻那些伤害他人的人,像蛇一样具有毒性。
  2. 害物比猫柔:指某些人的温柔外表下隐藏着伤人的本性。
  3. 清议姑驱逐:正义的言论被驱逐,反映出社会对真理的压制。
  4. 宽恩未放流:宽仁的恩泽未能普及,显示出政治的不公。
  5. 剑诛张禹佞:用武力惩罚谄媚者,表现出对虚伪的愤怒。
  6. 扇障褚渊羞:用遮挡的方式掩盖羞耻,象征着对真相的逃避。
  7. 谏笔非私忿:强调自己的谏言出于对国家的关心,而非个人私怨。
  8. 惓惓为国谋:表达出为国忧虑的深情,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感。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剑诛”和“扇障”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对社会乱象的强烈不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责任感,展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 噬人侔虺毒:象征着社会中的恶人。
  • 猫柔:象征着表面温和却内心阴险的人。
  • :象征着武力和正义的惩罚。
  • :象征着遮掩和逃避责任的行为。
  • 谏笔:象征着忠诚的言辞与对国家的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张禹”代表了什么样的人物? A. 忠臣
    B. 谄媚者
    C. 正义之士
    D. 文人

  2. 诗中的“清议”被驱逐意味着什么? A. 受到重视
    B. 社会对真理的压制
    C. 政治的清明
    D. 大众的支持

  3. 最后一句“惓惓为国谋”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私怨
    B. 无所谓
    C. 爱国忧虑
    D. 个人成就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达出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关怀。杜甫的诗作更侧重于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刘克庄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