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滍城》
时间: 2025-01-04 10:53: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滍城
作者: 韩维
骎骎二三骑,南并横山去。
山穷远川出,始见滍阳树。
荒城萝茑合,表里无寸土。
但闻鸟啼声,不见鸟啼处。
呼儿开棘扉,扫榻坐茅庑。
清泉给盥濯,凉风生仰俯。
浊醪稍似佳,山果来近圃。
始酌薰然和,中饮淡无虑。
案头羲皇经,编绝几见补。
先生发其微,大义谈四五。
纷攘自诸家,简易独太古。
形骸非我有,冠带尚谁取。
道存固匪外,两致默与语。
是时季春望,山月夕已吐。
清光出深竹,叶上露如雨。
寒侵毛骨生,思有烟霞举。
却念人世间,纷纷何足数。
白话文翻译:
骑马的声音渐渐远去,南方的山峦合并在一起。
山穷水尽,远处的河流流出,才看见滍阳的树木。
荒废的城池被藤萝覆盖,里面外面没有一寸土地。
只听见鸟儿的啼鸣声,却看不见鸟儿在哪里啼叫。
呼唤孩子打开荆棘门,打扫榻上坐在茅屋里。
清泉流来洗手,凉风在身旁吹拂。
浑浊的酒稍微有点味道,山里的果子靠近园圃。
开始品尝香醇的酒,中饮清淡无忧。
案头放着《羲皇经》,书本破旧几乎看不到补丁。
老师发言微言大义,谈论四五个道理。
纷繁的学派中,简单易懂的只有太古。
身外的形骸我并不拥有,衣冠又有谁来取。
道理的存在本不在外,两人默默交流着。
这是春天的季节,山上的月亮傍晚已经升起。
清亮的光从深竹中透出,叶子上的露水如雨。
寒意侵入骨髓,思绪中有烟霞的升起。
却想到人世间的纷纷杂杂,何必去计较。
注释:
- 骎骎:马奔跑的声音,形容骑马的情景。
- 滍阳树:指滍阳地区的树木,象征着自然的生机。
- 萝茑:藤萝植物,常用来形容荒废的景象。
- 清泉:指清澈的泉水,用于洗手等。
- 羲皇经:古代经典,象征着文化的传承。
- 浊醪:浑浊的酒,指的是酒的味道。
- 烟霞:意指山间的云雾,具有诗意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维,宋代诗人,生于唐宋之交,致力于诗歌创作,风格清新自然,常以闲适的田园生活描绘人间的乐趣。他的作品常带有哲理思考,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韩维在滍城游玩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纷扰的淡然态度。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诗歌鉴赏:
《滍城》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间纷扰的反思。诗的开头,诗人用“骎骎二三骑”描绘出骑行的情景,随即转向对自然的观察,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诗中提到的“荒城萝茑合”不仅描绘了荒废的景象,更隐含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在诗的中段,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感受到生活的单纯与美好,清泉、凉风、山果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酒的品尝更是增添了生活的乐趣,显示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结尾部分,诗人对人世间的纷扰感到无奈,反思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诗人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感到世俗的纷争与无奈,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骎骎二三骑:开篇描绘骑马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动感。
- 南并横山去:骑行的方向,暗示远行的目标与探索。
- 山穷远川出:山的尽头,水流向远方,展现自然的辽阔。
- 始见滍阳树:自然的生机显现,树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荒城萝茑合:荒废的城池,藤萝覆盖,反映出时光的流逝。
- 不见鸟啼处:寂静的环境,鸟儿的啼鸣成为孤独的陪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形骸非我有”,将身体与身份的关系进行比喻,强调内心的真实自我。
- 拟人:如“清光出深竹”,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中,许多句子采用对仗的形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繁杂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
意象分析:
- 骑马:象征自由与探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荒城:象征历史的沧桑与生命的无常。
- 清泉与凉风:象征自然的纯净与生命的舒适。
- 山月:象征高远与清明,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骎骎”形容的是哪种动物?
A. 马
B. 鹰
C. 狐狸 -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忧虑
B. 热爱
C. 无所谓 -
诗中提到的“羲皇经”象征什么?
A. 古代的文化传承
B. 一种饮品
C. 自然景色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的作品,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生态度的反思。
- 《饮酒》:陶渊明的诗作,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滍城》vs《饮酒》: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滍城》更侧重于对人世纷扰的反思,而《饮酒》则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逃避世俗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韩维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
- 《古诗词选读与学习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