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其一 王臣留别》
时间: 2025-01-06 15:04: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 其一 王臣留别
作者: 俞樾
沅兰澧芷赋南游。路悠悠。不胜愁。
赖有故人情重代绸缪。家室艰难无限事,嗤仲路,只轻裘。
飘然书卷客荆州。尽可留。更无忧。
十幅蒲帆遍访洞庭秋。他日归来同话旧,歌郢曲,答齐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南方的游历中,我看到沅江、澧水边的兰草和芷草,感慨路途漫漫,心中难免愁苦。幸好有故人的深厚情谊来慰藉,虽然家庭生活艰难,却仍然要轻装前行。
我心怀书卷,像个游子在荆州飘泊,心中无忧。十幅船帆将我送往洞庭湖的秋色,等我将来归来时,定要与旧友畅谈当年,唱郢歌,回忆齐国的乐章。
注释
字词注释
- 沅兰:指沅江边的兰草。
- 澧芷:指澧水边的芷草。
- 绸缪:指精心安排、准备。
- 仲路:指友人,古时称朋友为“仲”。
- 飘然:形容轻松自在的样子。
- 蒲帆:指用蒲草制成的船帆。
- 洞庭:洞庭湖,是古代著名的水域。
- 郢曲、齐讴:分别指古代的歌曲,郢曲与齐国的乐曲。
典故解析
- 沅、澧:二水出自湖南,诗人以之引入,表达对故乡的眷恋。
- 荆州:古代荆州为文化重地,诗人借此表达自己的书卷气和游子之感。
- 郢、齐:古代的两国,诗人用它们的乐曲来引入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樾,清代诗人,字秋实,号涟溪,晚号冥庵,生于1816年,卒于1885年。他以诗、文、学、书四绝闻名于世,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风貌,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期待,反映了清代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这首《江城子》通过描绘南游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与对友人的珍惜。开篇即通过“沅兰澧芷”营造出一幅优美的自然画面,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接着“路悠悠,不胜愁”则突出了离别的忧伤,尽管路途遥远,但内心的愁苦却无法避免。
诗中提到的“赖有故人情重代绸缪”,显示了友谊的珍贵和支持,暗示了在困境中有朋友的陪伴是多么的重要。接下来的“家室艰难无限事”,反映了生活的压力,然而“只轻裘”则表达了作者的豁达与乐观,轻装上路,心中无忧。
最后,诗人以“十幅蒲帆遍访洞庭秋”结束,展现了对未来旅程的向往与期待。通过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令人展现出一种超越现实困境的精神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沅兰澧芷赋南游:诗人描绘南游的美景,引出游历的背景。
- 路悠悠。不胜愁:虽然路途悠长,但内心却难以摆脱愁苦。
- 赖有故人情重代绸缪:幸有故人厚情滋润,给予关怀与支持。
- 家室艰难无限事:家庭生活困顿,事物复杂。
- 嗤仲路,只轻裘:对友人的称呼,同时表明自己只携轻装出行。
- 飘然书卷客荆州:自喻为书卷气的游子,形象生动。
- 尽可留,更无忧:心无挂虑,享受当下的自由。
- 十幅蒲帆遍访洞庭秋:象征着理想的旅行和未来的愿景。
- 他日归来同话旧:设想未来重聚的美好情景。
- 歌郢曲,答齐讴:通过音乐回忆过去的友谊与欢乐。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沅兰澧芷”比喻美好环境,展现自然之美。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加了韵律感,如“路悠悠。不胜愁”。
- 象征:蒲帆、洞庭等意象象征着希望与自由。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待,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尽管生活艰难,仍然能够在友谊中找到慰藉与力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沅兰、澧芷:象征美好的自然与故乡情怀。
- 故人:体现了珍贵的友情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 蒲帆:象征着自由的旅行与对未来的向往。
- 洞庭:象征着文化的积淀与历史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沅兰澧芷”主要指什么? A. 诗人的朋友
B. 自然景物
C. 生活琐事
答案:B -
“只轻裘”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沉重感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友谊的珍视
答案:B -
诗的最后一联提到的“歌郢曲,答齐讴”意味着什么? A. 对过往的怀念
B. 对未来的展望
C. 对友谊的祝福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以“江城子”命名,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豪情。
- 李白的《将进酒》:对友谊和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豪放的个性。
诗词对比
- 俞樾与苏轼的《江城子》均以“江城子”为题,但表达的情感各有不同。俞樾更偏重于离别的愁苦与友谊的温暖,而苏轼则展现了豪放与生命的短暂,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创作》
以上便是对《江城子 其一 王臣留别》的全面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