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牛女(一作沈佺期诗)
粉席秋期缓,针楼别怨多。
奔龙争渡月,飞鹊乱填河。
失喜先临镜,含羞未解罗。
谁能留夜色,来夕倍还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牛女在秋天与织女分别的情景。她坐在粉色的席子上,时间显得缓慢而沉重,针楼中的思念与怨恨更是加深了她的孤独。月光下,奔腾的龙似乎在争渡,而飞翔的喜鹊则在河上乱飞,象征着错综复杂的情感。她在镜前失去了往日的欢喜,脸上带着羞涩,似乎还没完全解开心中的忧虑。最后,她希望能留住夜色,能够再次在来夕之际,织出更多的思念。
注释:
- 粉席:粉色的席子,象征温柔和宁静。
- 针楼:指织女的织布机,暗指她的工作与思念。
- 奔龙:象征着快速流动的时间或情感。
- 飞鹊:喜鹊,古时传说中是传递情感的鸟。
- 失喜:失去快乐,表示心情低落。
- 含羞:害羞,表现内心的情感纠结。
- 夜色:夜晚的景色,象征着思念和孤独。
典故解析:
- 牛女(织女):源自中国古代神话,织女与牛郎的故事象征着爱情与离别。
- 七夕:指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诗中提到秋期,暗示七夕的临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之问,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绘情感和自然景色,风格清新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牛郎织女的七夕节前夕写成,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分离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现了牛女在秋季时节的孤独与思念。开头的“粉席秋期缓”便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色彩温柔而情感沉重。通过对比“奔龙争渡月”和“飞鹊乱填河”,诗人展现了内心情感的复杂与纠结。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牛女的孤独,也传递出人们在爱情中常有的无奈与渴望。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牛女的失落与羞怯被细腻地描绘出来,显示出她对往日甜蜜的怀念。最后一句“谁能留夜色,来夕倍还梭”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慨,表达了对重逢的渴望与无能为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牛女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爱情的执着与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粉席秋期缓:牛女坐在粉色席子上,感受到秋天的缓慢流逝,暗示内心的孤独。
- 针楼别怨多:在织布机旁,她思念牛郎,怨恨与思念交织。
- 奔龙争渡月:时间如奔腾的龙,在月光下流逝,象征着难以挽留的时光。
- 飞鹊乱填河:喜鹊飞舞,象征着情感的错综复杂与纷乱。
- 失喜先临镜:在镜子前失去了往日的快乐,暗示内心的变化。
- 含羞未解罗:含羞未解,表现出她对往日甜蜜的回忆与未解的情感。
- 谁能留夜色:渴望能留住夜色,表达对重逢的期待。
- 来夕倍还梭:希望在即将到来的夜晚,能再织出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奔龙,增强情感的紧迫感。
- 拟人:飞鹊似乎在表达情感,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与孤独展开,表现了牛女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时间流逝对爱情的影响,以及对重聚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粉席:象征温柔与宁静的环境。
- 针楼:代表工作与思念的结合。
- 奔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紧迫感。
- 飞鹊:象征着传递情感的鸟,代表着爱情的希望与失落。
- 夜色:象征思念与孤独。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的情景,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人对爱情和时间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粉席秋期缓”中的“粉席”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温柔
-
诗中提到的“飞鹊”代表什么?
- A. 时间
- B. 情感
- C. 自然
-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友情的怀念
- B. 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
- C. 对家庭的依恋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离骚》 屈原
- 《夜泊牛津》 王维
诗词对比: 与《静夜思》对比,《牛女》更侧重于描绘爱情中的孤独与思念,而《静夜思》则强调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情感的深刻体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神话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