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渡吴江别王长史
作者: 宋之问
倚棹望兹川,销魂独黯然。
乡连江北树,云断日南天。
剑别龙初没,书成雁不传。
离舟意无限,催渡复催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独自倚靠在船桨上,凝望着眼前的江水,心中充满了忧伤和失落。乡愁与家乡的树木相连,而天空则被云彩遮断,阳光无法照射。与好友长史的别离如同剑一般,刚刚沉入水中,而书信却无法寄送,失去了传达的可能。离开的小舟上,诗人的思绪无穷无尽,催促着渡船的同时,也在催促着时间的流逝。
注释:
- 倚棹:倚靠在船桨上。
- 销魂:形容心情极为忧伤,失去魂魄。
- 江北树:指的是江北的树木,带有乡愁之意。
- 云断日南天:云彩遮住了南天的阳光,意境忧郁。
- 剑别龙初没:剑如同龙一样消失,象征着与长史的离别。
- 书成雁不传:书信写好后却无法寄送,喻示失去联系。
- 催渡复催年:催促渡船的同时也感叹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之问,字子渊,号思庵,唐代诗人,曾任官职,性格豪放,艺术风格多变,擅长五言、七言诗,作品多描写风景、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及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渡吴江别王长史》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离别时的苦楚与无奈。全诗以“倚棹望兹川”开头,立刻将读者带入一种孤独的氛围中。江水流淌,似乎带走了诗人的心情。接着,诗人提到“乡连江北树”,这里的意象传递出一种深深的乡愁,而“云断日南天”则用云彩的遮蔽来衬托诗人内心的忧郁。
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逐渐加深。诗人描绘了与长史的分别,运用“剑别龙初没”形象地表达了离别的突然与不舍。“书成雁不传”更是将无奈与失落推向高潮,表达了人际关系中不可抗拒的隔阂。
结尾“离舟意无限,催渡复催年”一方面描绘了离舟的意象,另一方面又引发出对时光流逝的沉思。整体来看,此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自然景物的融合,展现了人情的脆弱与人生的无常,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倚棹望兹川:诗人依靠着船桨,眺望眼前的江水,表现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状态。
- 销魂独黯然:心中满怀忧伤,神情黯然,展现了内心的苦闷。
- 乡连江北树:思念故乡,江北的树木使其感受到故土的牵绊。
- 云断日南天:云彩遮住了南方的阳光,象征着希望的缺失。
- 剑别龙初没:与好友的分别如同剑一般,不可挽回,瞬间失去。
- 书成雁不传:书信虽已写好,却无法寄送,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离舟意无限:离舟之际,思绪万千,感到情感的无尽。
- 催渡复催年:催促渡船的同时,也在催促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剑”比喻为离别的痛苦,形象生动。
- 对仗:如“云断日南天”,上下句形成对称,增强音乐感。
- 意象:江水、云彩、书信等意象交织,营造出浓厚的离愁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了人们在面对分别时的无奈与惆怅。
意象分析:
- 江水:象征着流逝的时间和人生的无常。
- 云彩:代表着心中的忧愁与希望的遮蔽。
- 树木: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依恋。
- 书信: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云”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忧愁
C. 喜悦
D. 平静 -
填空题:诗人通过“__”来表达与长史的分别之痛。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离舟意无限”表示诗人对未来的希望。 (对/错)
答案:
- B. 忧愁
- “剑别龙初没”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现了送别的情感,但更加强调了友谊的长久和不舍。
- 李白《夜泊牛津》:通过夜晚的江水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宋之问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更加豪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