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分荆山抵,甘从石印飞。
危巢畏风急,绕树觉星稀。
喜逐行人至,愁随织女归。
倘游明镜里,朝夕动光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喜鹊的生活与情感。诗中提到,它不在乎荆山的距离,愿意从石头上飞起。它的巢很高,生怕大风袭来,绕着树飞翔时感到星星稀少。它快乐地迎接行人的到来,却又忧愁地看着织女的归去。如果能在明亮的镜子里游玩,朝夕之间都能看到它的光辉。
注释:
- 荆山:指荆州的山,象征遥远的地方。
- 石印:石头的印记,这里比喻从石头上飞起。
- 危巢:高高的巢,暗示不易建立和安稳。
- 织女:传说中的仙女,通常与牛郎相对,象征离别和愁苦。
- 明镜:比喻清澈的水面,暗示自我反思与认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峤(约 772年-836年),字君彦,号青丘,唐代诗人。李峤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写山水和生活场景为主,后人称其为“山水诗人”。他的作品在当时广受欢迎,尤其是在王维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意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或许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们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考。李峤通过描绘喜鹊的生活,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歌鉴赏:
李峤的《鹊》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喜鹊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整首诗以喜鹊为主角,营造出一种轻盈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开篇便以“荆山”和“石印”的对比,展现了喜鹊不畏艰险、勇于追求的精神。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喜鹊的自由,也暗示了人类对理想与追求的向往。
接着,诗中描写了喜鹊在高巢中对风急的畏惧,体现了其对安全的渴望和对环境的敏感。在“绕树觉星稀”一句中,诗人通过“星稀”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感,似乎在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喜逐行人至,愁随织女归”则将诗歌情感推向了高潮。喜鹊欢快地迎接行人,象征着生活中的快乐与希望;而“愁随织女归”则引发了对离别的忧伤,织女的归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际关系的疏远。
最后,诗句“倘游明镜里,朝夕动光辉”则点明了诗人对生活、时间和自我的思索。明镜象征着自我反省,光辉则代表着生活的美好与希望。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人性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分荆山抵,甘从石印飞:不在乎荆山的距离,愿意从石头上飞起,表达了喜鹊的自由与无畏。
- 危巢畏风急,绕树觉星稀:高高的巢害怕风急,飞绕树时感到星星稀少,体现了喜鹊对环境的敏感及内心的孤独。
- 喜逐行人至,愁随织女归:喜鹊快乐地迎接行人,忧愁地目送织女回家,表现了生活中快乐与悲伤的对比。
- 倘游明镜里,朝夕动光辉:如果能在明亮的镜子里游玩,朝夕之间都能看到光辉,象征着对生活的希望与自我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喜鹊的生活与人类的情感相互映衬,产生共鸣。
- 拟人:赋予喜鹊以人的情感,使其更具亲切感。
- 对仗:如“喜逐行人至,愁随织女归”,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喜鹊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由、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快乐的追求,也有对孤独与离别的感慨,展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诗人希望通过喜鹊的形象,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喜鹊:象征自由与快乐,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荆山:象征着遥远的理想与追求。
- 危巢:象征着生活的高风险与不易。
- 织女:象征着离别与思念,反映人际关系的脆弱。
- 明镜:象征自我反思与内心的光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个意象在诗中象征着离别? A. 喜鹊
B. 荆山
C. 织女
D. 明镜 -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对生活的希望? A. 不分荆山抵
B. 喜逐行人至
C. 却愁随织女归
D. 朝夕动光辉
答案:
- C. 织女
- B. 喜逐行人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峤的《鹊》与王维的《鸟鸣涧》在表达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有相似之处,但李峤更强调情感的复杂,王维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两首诗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李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