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闾城》
时间: 2025-01-04 07:22: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阖闾城
作者: 顾景文 (清代)
旧国湖山出霸才,
锦帆曾领水犀来。
龙蛇魏阙悬青汉,
麋鹿荒宫闭绿苔。
射日金鳞秋欲落,
乘潮白马昼空回。
倾城自古留长策,
一笑从教雉堞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阖闾城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诗人回忆起曾经出过霸主的湖山,曾经的繁盛与辉煌。锦帆之船曾领着水犀进入此地,显得十分壮观。描写了龙蛇形状的魏阙高悬于青天之下,麋鹿在荒废的宫殿中出没,绿苔封闭了曾经的辉煌。接着,诗人写道,射日的金鳞鱼秋天将要落入水中,乘潮的白马在空中回转,仿佛一切都在瞬息万变。最后,诗人感慨,倾城的美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长久的计策,而一笑之间就能使雉堞(即城墙)崩溃。
注释:
字词注释:
- 旧国:指古代的国家或地方,这里指代阖闾城的历史。
- 湖山:泛指湖泊和山川,用以描绘自然景观。
- 霸才:指有能力或才能的人,通常指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 锦帆:华丽的帆船,象征着繁华与富贵。
- 水犀:水中犀牛,这里可能是象征性描写。
- 龙蛇:形容魏阙的形态曲折,气势磅礴。
- 青汉:天上的青色汉水,象征高远。
- 麋鹿:一种动物,象征自然的荒凉。
- 绿苔:生长在荒废之地的苔藓,象征衰败。
- 射日金鳞:可能指代一种鱼,象征美好而即将逝去的事物。
- 乘潮白马:骑着白马迎着潮水,象征自由与奔放。
- 倾城:指一个城市的美丽与魅力。
- 雉堞:古代城墙,象征防御与坚固。
典故解析:
- 阖闾:古代吴国的都城,寓意历史的辉煌与变化。
- 水犀:可能引自古文中的描写,用以表现水域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景文是清代著名的诗人,生平多有游历,作品多以山水、历史为题材,风格独特,善于用意象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诗作的创作可能与阖闾城的历史和自然景观有关,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阖闾城》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自然景观的诗。诗人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阖闾城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展现出对古国辉煌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慨。通过对“旧国湖山”的提及,诗人不仅回顾了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事件,也表达了对曾经繁荣的缅怀之情。而“锦帆”和“水犀”则生动地描绘了昔日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如今的荒凉。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善用“龙蛇魏阙”和“麋鹿荒宫”等描写,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自然的侵蚀,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最后两句“倾城自古留长策,一笑从教雉堞摧”,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体现了历史的厚重与人生的无常,警示人们珍惜眼前。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律,意象丰富,情感深邃,展现了顾景文深厚的文学功底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旧国湖山出霸才:回忆古国的湖山,曾孕育出杰出的人才。
- 锦帆曾领水犀来:华丽的帆船曾引领水犀而至,描绘繁华景象。
- 龙蛇魏阙悬青汉:比喻魏阙如龙蛇般蜿蜒,悬在青天之中,表现气势。
- 麋鹿荒宫闭绿苔:荒废的宫殿中有麋鹿出没,绿苔覆盖,象征衰败。
- 射日金鳞秋欲落:射日的金鳞鱼象征美好即将消逝。
- 乘潮白马昼空回:骑白马迎潮而回,象征一种自由与奔放。
- 倾城自古留长策:倾城的美丽自古流传着长久的智慧。
- 一笑从教雉堞摧:一笑之间便能使城墙崩溃,感慨人生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蛇魏阙”形象地描绘建筑形态。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象征:如“金鳞”、“白马”象征美好与自由。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历史的回顾,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变化无常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山:象征着自然与历史的结合。
- 锦帆:代表繁华与富贵。
- 龙蛇:体现气势与变化。
- 麋鹿:象征荒凉与衰退。
- 金鳞:美好的象征,暗示即将逝去。
- 白马:自由与奔放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锦帆”象征什么? A. 繁华
B. 荒凉
C. 战争
D. 失败 -
“倾城自古留长策”中的“倾城”指的是什么? A. 城墙
B. 城市的美丽
C. 城市的防御
D. 历史的沧桑 -
诗中哪个意象表现了现实的无常? A. 龍蛇
B. 金鳞
C. 白马
D. 水犀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顾景文的《阖闾城》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自然与历史,但《阖闾城》更侧重于历史的沧桑感,而《山居秋暝》则表现出一种宁静与淡泊的心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