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郑交》
时间: 2025-01-08 23:50:07意思解释
赠郑交
原文展示:
高居大士是龙象,草堂丈人非熊罴。
不逢坏衲乞香饭,唯见白头垂钓丝。
鸳鸯终日爱水镜,菡萏晚风雕舞衣。
开径老禅来煮茗,还寻密竹迳中归。
白话文翻译:
高坐的高僧如同龙象,草堂中的老人并非猛兽。
没有遇到糟糕的僧人乞求香饭,只见白头老者垂钓于丝线旁。
鸳鸯整天在水面上嬉戏,荷花在晚风中摇曳如舞衣。
老禅师走小径来煮茶,之后又在竹林小道中归去。
注释:
- 高居大士:指地位高的僧人或高僧,象征智慧和修行。
- 龙象:形容高僧的威严与力量。
- 草堂丈人:指隐居于草堂的老者,可能暗指诗人自己。
- 坏衲:指品行不端的僧人。
- 垂钓丝:形象地描绘老者垂钓的情景。
- 鸳鸯:象征爱情与和谐。
- 菡萏:指荷花,常与清秀、优雅相关联。
- 密竹:象征隐秘与宁静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宋代著名诗人,与苏轼、米芾并称“宋四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既有深厚的书卷气,又不乏生活情趣,被誉为文人中的高士。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黄庭坚晚年,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清淡生活的追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士人对喧嚣世事感到疲惫,渴望隐居山林,回归自然。
诗歌鉴赏:
《赠郑交》是一首描绘隐士生活的诗,诗中通过高僧与老者的对比,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思想。高居大士的形象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邃,而草堂丈人的存在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的开头即通过“龙象”和“熊罴”的对比,展现出高僧的威严与老者的平和,暗示人生的不同选择。
“不逢坏衲乞香饭,唯见白头垂钓丝”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向往,远离那些追求物质的僧人,选择与自然为伴的宁静生活。“鸳鸯终日爱水镜,菡萏晚风雕舞衣”则通过自然景象展现和谐美好的生活,鸳鸯象征着爱情的美好,荷花则象征着纯洁与高雅,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最后两句“开径老禅来煮茗,还寻密竹迳中归”则展现出一种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老禅师的煮茶象征着简单而深邃的生活哲学。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黄庭坚的卓越才华,也传达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居大士是龙象”:高僧如同威武的龙与象,象征着其智慧和力量。
- “草堂丈人非熊罴”:草堂中的老人不似凶猛的熊与罴,表现其和蔼可亲。
- “不逢坏衲乞香饭”:没有遇到品德不端的僧人乞求施舍,表现了诗人对高洁之人的向往。
- “唯见白头垂钓丝”:只看见一位白发老者垂钓,展现宁静的生活场景。
- “鸳鸯终日爱水镜”:鸳鸯在水中嬉戏,象征着和谐与爱情。
- “菡萏晚风雕舞衣”:荷花在晚风中摇曳,展现自然的优雅与美丽。
- “开径老禅来煮茗”:老禅师走小径来煮茶,表现出一种简单的宁静生活。
- “还寻密竹迳中归”:最后又回到密竹的小道上,象征回归自然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高居大士是龙象”,通过比喻形象化高僧的威严。
- 对仗:“鸳鸯终日爱水镜,菡萏晚风雕舞衣”,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自然景象如荷花在晚风中摇曳,赋予其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高僧和老者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哲思,旨在表达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思想,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龙象:象征着智慧与力量,代表着高僧的威严。
- 草堂丈人:象征隐士,代表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 鸳鸯:象征着爱情与和谐,表现出生活的美好。
- 菡萏:象征纯洁与美丽,暗示自然的优雅。
- 密竹:象征隐秘与宁静的环境,表现出归隐的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黄庭坚是哪一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高居大士”用什么动物比喻? a) 狐狸
b) 龙象
c) 熊罴 -
本诗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权力
b) 超脱尘世,追求宁静
c) 享受奢华生活
答案:
- b) 宋代
- b) 龙象
- b) 超脱尘世,追求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表达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
- 苏轼《题西林壁》:探讨自然与人心的关系。
诗词对比:
- 黄庭坚的《赠郑交》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写隐逸生活,但黄庭坚更侧重于人际关系的描绘,而王维则突出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