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曾都曹喜雨》

时间: 2025-01-08 02:40:34

水旱国代有,人神理本通。

偏雩祠小大,敢指蜺雌雄。

地厌焚惔极,天回顾盼中。

蛟龙起乖卧,星斗晦澄空。

云挟雷声走,江翻电脚红。

宠光归稼穑,滴沥在梧桐。

詖讼犹相及,时霖恐未丰。

洁斋蕲得岁,同病托诸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旱国代有,人神理本通。
偏雩祠小大,敢指蜺雌雄。
地厌焚惔极,天回顾盼中。
蛟龙起乖卧,星斗晦澄空。
云挟雷声走,江翻电脚红。
宠光归稼穑,滴沥在梧桐。
詖讼犹相及,时霖恐未丰。
洁斋蕲得岁,同病托诸公。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水旱交替的国家,人和神明本应相通。
偏偏在小大的祈雨祭祀中,敢于指责风云的雌雄。
大地厌倦了极端的焚烧,天空回头盼望着雨中。
蛟龙在水中乖巧地起伏,星斗在清空中模糊不清。
云层夹带着雷声飞奔,江水翻滚着电光闪红。
阳光恩宠归于田地,雨水滴落在梧桐树上。
即便是讼事也仍然相关,时雨恐怕不会丰盈。
洁净的斋戒希望能得到丰收,同样的病痛寄托于诸位公卿。

注释

字词注释:

  • 雩祠:祭祀求雨的庙宇。
  • 蜺雌雄:指风云的变化,雌雄比喻阴阳变化。
  • 焚惔:指极端干旱和炎热的天气。
  • 蛟龙:传说中的水中龙,象征水的力量。
  • 滴沥:雨水滴落的声音。
  • 詖讼:无谓的争讼,指不必要的纠纷。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雩祠”是古代中国祭祀求雨的重要场所,反映了古代农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雨水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其诗风清新俊逸,常以描写自然风景和个人情感为主。黄庭坚在诗歌中常融入哲理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黄庭坚在曾都时,正值水旱灾害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现象和个人感受,反映了对天灾人祸的忧虑及对丰收的期盼。

诗歌鉴赏

《次韵曾都曹喜雨》是黄庭坚在经历水旱灾害后所作,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农民生计的关切。诗中前两句通过“水旱国代有,人神理本通”,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复杂而密切的关系。接着,诗人描绘了“雩祠”的祭祀场景,表现出人们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期望。全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尤其是“蛟龙起乖卧”与“云挟雷声走”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风云变幻的自然景象。

黄庭坚不仅关注自然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的苦难,如“洁斋蕲得岁,同病托诸公”,表达了对同胞的同情与希望。全诗虽以自然景象为主线,但深刻的社会关怀贯穿其中,使得这首诗具有更深厚的情感与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旱国代有,人神理本通:描绘了水旱交替的社会现象,人和神之间的联系本应和谐。
  • 偏雩祠小大,敢指蜺雌雄:表达了在祭祀中对于自然变化的探讨与质疑。
  • 地厌焚惔极,天回顾盼中:大地对极端干旱的厌倦,天空渴望雨水的到来。
  • 蛟龙起乖卧,星斗晦澄空:描写自然界的变化,蛟龙象征水的力量,星斗的暗淡反映了天气的异常。
  • 云挟雷声走,江翻电脚红:展现了雷电交加时的壮丽场景。
  • 宠光归稼穑,滴沥在梧桐:表示阳光和雨露对农作物的滋养,滴沥的雨声象征着希望。
  • 詖讼犹相及,时霖恐未丰:尽管有争讼,但面对自然的变化,农民的希望仍然渺茫。
  • 洁斋蕲得岁,同病托诸公: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和对社会的关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蛟龙起乖卧”,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描绘了水中生物的动态。
  • 对仗:整首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深切关怀、对丰收的渴望,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与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与希望。
  • :变化与不定。
  • 蛟龙:力量与神秘。
  • 梧桐:自然与丰收。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象征着农民对雨水的渴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雩祠”指的是什么? A. 祭祀求雨的庙宇
    B. 庙会
    C. 农田
    D. 学校

  2. “洁斋蕲得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丰收的希望
    B. 对战争的渴望
    C. 对风的赞美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黄庭坚与杜甫的作品在对自然的描绘上都表现出细腻的观察与深切的情感,但黄庭坚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杜甫则强调社会的苦难与历史的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入门》
  • 《黄庭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