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仙岩》

时间: 2025-01-17 09:41:49

治民因得道,浮世学应难。

自是神仙骨,非干龙虎丹。

松篁排洞罅,楼阁倚云端。

此日朝真去,惭为五品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治民因得道,浮世学应难。
自是神仙骨,非干龙虎丹。
松篁排洞罅,楼阁倚云端。
此日朝真去,惭为五品官。

白话文翻译:

治理民众是因为领悟了道理,世俗的学问应该是困难的。
我本是神仙之身,不需要依赖龙虎的丹药。
松树和竹子在洞口排开,楼阁依靠在云端。
今天我要朝拜真理,真为自己是个五品官而感到惭愧。

注释:

  • 治民:治理民众,指政治和社会管理。
  • 得道:领悟了道理或道理的境界。
  • 浮世:世俗的世界,通常指繁杂的尘世生活。
  • 神仙骨:指有神仙之质或才华。
  • 龙虎丹:传说中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丹药,象征追求长生的修炼。
  • 松篁:松树和竹子,常用来象征高洁的品德。
  • 洞罅:洞口的缝隙,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观。
  • 朝真:朝拜真理,寻求真理之道。
  • 五品官:古代官职的等级,五品官属于中层官员。

典故解析:

  • 治民因得道:此句可能借用道家思想,强调治理的智慧来自于对道的理解。
  • 龙虎丹:与道教炼丹术有关,龙虎常常象征着阴阳和调和。
  • 松篁排洞罅:松竹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代表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世范,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其诗风清新俊逸,常流露出对世俗官场的厌倦与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创作背景:

《廖仙岩》成诗于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之中,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淡漠。

诗歌鉴赏:

《廖仙岩》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与世俗之间的挣扎与思考。诗开篇便以“治民因得道”引入,强调治理的智慧来自于对道理的领悟,暗示了诗人对政治的反思与批判。接下来的“浮世学应难”则表明了对繁杂世俗知识的无奈与否定,展现了作者对高深道理的追求。

诗中“自是神仙骨,非干龙虎丹”一句,生动地表露了诗人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与对修炼成仙的渴望,暗示诗人不愿依赖外物,而是更看重内心的修为与灵魂的提升。此处,龙虎丹象征着追求长生的世俗方式,与诗人对自我内涵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

“松篁排洞罅,楼阁倚云端”描绘了一个清幽的自然环境,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表现出对高洁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此日朝真去,惭为五品官”则将全诗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官职的厌倦与对真理的追求,流露出一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和深邃的哲理思考相结合,突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探索与对世俗的反思,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治民因得道:治理民众源于对道理的理解,强调治理的智慧。
  2. 浮世学应难:世俗的学问难以深入,表明对繁杂世俗的无奈。
  3. 自是神仙骨:我本有神仙之质,突出诗人的高洁。
  4. 非干龙虎丹:不依赖丹药,强调内修的重要性。
  5. 松篁排洞罅:描绘自然环境,营造超脱的氛围。
  6. 楼阁倚云端:形象展示高洁的生活理想。
  7. 此日朝真去:今天要去追求真理,表达诗人对理想的向往。
  8. 惭为五品官:对世俗身份的自我反省与羞愧。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龙虎丹”比喻世俗的追求与修炼,强调内心修为的重要性。
  • 对仗:如“松篁排洞罅,楼阁倚云端”,构成对称的意象,增强了音乐感。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传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道理的追求、对世俗的反思以及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展现了高洁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神仙:象征超凡脱俗的理想人格。
  • 龙虎丹:象征世俗的追求与不切实际的幻想。
  • 松竹:象征高洁与坚韧,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
  • 云端:象征理想境界,表现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治民因得道”意指什么? A. 治理需要智慧
    B. 治理要靠武力
    C. 治理与财富无关
    D. 治理只需经验

  2. “龙虎丹”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真实的生活
    B. 世俗的追求与幻想
    C. 自然的美丽
    D. 高尚的品德

  3. 诗中表现诗人对官职的态度是? A. 骄傲
    B. 漠然
    C. 羞愧
    D. 渴望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李白
  • 《隐居赋》 陶渊明

诗词对比:

比较吴世范的《廖仙岩》和陶渊明的《饮酒》:

  • 主题:两者都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吴世范更有对官场的反思,陶渊明则更注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风格:吴世范的语言更具哲理性,而陶渊明的语言则清新自然,描绘生活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全书》
  • 《诗经与古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