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西山》

时间: 2025-01-08 18:49:25

西山像佛头,又如抹青黛。

常疑路不通,遥遥削天外。

白鹤飞去杳不双,明霞泼天红映江。

春风几点桃花雨,欲渡前溪问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西山
西山像佛头,又如抹青黛。
常疑路不通,遥遥削天外。
白鹤飞去杳不双,明霞泼天红映江。
春风几点桃花雨,欲渡前溪问小舟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山的轮廓,形状似佛的头,颜色如同抹过的青黛。常常怀疑这条路是否通畅,远远望去仿佛削平了天际。白鹤飞去后踪影难寻,明亮的霞光洒满天空,映照着江水。春风中偶尔飘落的桃花如同细雨,我想渡过前面的溪水,询问那只小舟的情况。


注释:

字词注释

  • 佛头:指山的形状像佛教的佛头,象征着宁静和神圣。
  • 青黛:一种深青色的颜料,常用来形容山的颜色。
  • 削天外:形容山的高耸,似乎削平了天空。
  • 杳不双:形容白鹤飞去后,踪迹难寻。
  • 泼天红:形容霞光如同泼洒一般,鲜艳夺目。
  • 桃花雨:春天桃花盛开时花瓣飘落的景象。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佛头"和"白鹤"等意象常见于古代诗词,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孺子(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文人气质浓厚,擅长山水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望西山”创作于吴孺子游历西山之际,受到自然景色的感染,表达了对西山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望西山”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西山的壮丽和诗人内心的情感。首句以“佛头”作比,赋予西山一种神圣的气息,暗示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接下来的“削天外”则表现出西山的巍峨和难以接近,营造出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氛围。诗中“白鹤飞去杳不双”的描写,体现了自然界的自由与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最后两句“春风几点桃花雨,欲渡前溪问小舟双”则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仿佛在问询一条通往理想生活的道路。整首诗情景交融,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山像佛头,又如抹青黛:通过比喻将西山与佛头相提并论,突显其庄严和宁静的气质。
  2. 常疑路不通,遥遥削天外:表达了对西山道路艰险的疑虑,同时强调山的高耸。
  3. 白鹤飞去杳不双:白鹤象征自由,飞去后难以再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孤独感。
  4. 明霞泼天红映江:生动描绘了霞光映照江水的美景,营造出一种瑰丽的自然场景。
  5. 春风几点桃花雨,欲渡前溪问小舟双:描绘春天的桃花雨,表达了诗人对小舟的向往,隐喻对生活的探索与追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西山比作佛头,富有哲理和意象。
  • 对仗:如“白鹤飞去杳不双”与“明霞泼天红映江”,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思索。诗中既有对美景的赞美,又有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孤独而深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山:象征着追求与理想,具有神秘的色彩。
  • 白鹤:象征自由与希望,表达对生活的向往。
  • 桃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西山在诗中比作什么?

    • A. 佛头
    • B. 鱼头
    • C. 龙头
    • D. 雀头
  2. 诗中提到的“明霞泼天红”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夕阳
    • B. 明月
    • C. 霞光
    • D. 花海
  3. 诗人对小舟的向往主要表现在哪一句?

    • A. 西山像佛头
    • B. 白鹤飞去杳不双
    • C. 春风几点桃花雨
    • D. 欲渡前溪问小舟双

答案

  1. A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吴孺子的《望西山》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吴孺子更注重对人文情感的表达,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幽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2. 《明代诗人研究》
  3. 《山水诗的艺术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