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道中》

时间: 2025-01-19 20:00:29

柔桑满野麦成川,晴色连陂雨在田。

顾影寂寥谁与语,据鞍閒暇不妨眠。

尘劳可厌非今日,老大无堪异昔年。

此去聊为上都客,行当货马觅归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柔桑满野麦成川,晴色连陂雨在田。
顾影寂寥谁与语,据鞍闲暇不妨眠。
尘劳可厌非今日,老大无堪异昔年。
此去聊为上都客,行当货马觅归船。

白话文翻译:

柔软的桑树遍布在田野,麦子已经成熟成了连绵的河流。
晴天的天空映衬着田间的雨水。
我独自对影寂寥,谁来与我交谈?
坐在马鞍上闲暇,干脆小憩一会儿。
凡尘的劳累今日已厌倦,年老时光和以前不同。
这次出行姑且做个上都的客人,
期待能找马匹装货,寻觅归船。

注释:

  • 柔桑:柔软的桑树,指桑树的生长状态。
  • 麦成川:麦子成熟,像河流一样连绵。
  • 晴色连陂:晴天的景色与田间的雨水相连。
  • 顾影寂寥: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感到孤独。
  • 尘劳可厌:世俗的劳累令人厌倦。
  • 老大无堪:年纪大了不堪忍受。
  • 上都:指的是北方的城市,可能是指汴京。
  • 货马觅归船:寻找可以装货的马匹,等候返回的船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孔平仲,宋代诗人,字子昂,号澹庵,晚号无为。其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描绘田园风光与人情冷暖。他生活在战乱与动荡的时代,作品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游历途中,诗人感受到旅途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诗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现实。

诗歌鉴赏:

《天长道中》是一首抒情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考。开篇以“柔桑满野麦成川”的意象,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面,柔软的桑树与丰收的麦田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接着“晴色连陂雨在田”,描绘出天气的变化,暗示人生的无常与不确定。

“顾影寂寥谁与语”,表现出诗人在路途中的孤独感,独自一人,只有自己的影子作伴。此句深刻揭示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常感到的孤独,令人产生共鸣。接下来的“尘劳可厌非今日”,则是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人对尘世的疲惫感到厌倦,反映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最后两句“此去聊为上都客,行当货马觅归船”,展现了诗人出行的目的与希望,尽管身处旅途,但仍有归家的期盼。整体来看,诗作不仅是对自然的描写,更是对人生的哲思,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柔桑满野麦成川:描写田野的自然景象,桑树与麦田的丰收,形成生动的视觉对比。
  2. 晴色连陂雨在田:呈现出晴天和雨水的交替,象征着人生的起伏。
  3. 顾影寂寥谁与语:表达孤独的感受,寻找能够倾诉的对象。
  4. 据鞍闲暇不妨眠:在马鞍上休息,体现出对生活节奏的放慢与享受。
  5. 尘劳可厌非今日: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反映出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6. 老大无堪异昔年:感叹年岁渐长,与年轻时的状态形成对比。
  7. 此去聊为上都客:暗示出行的目的,向往更高的生活。
  8. 行当货马觅归船:期待找到合适的交通工具,回归故乡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麦成川”比喻麦田的丰收,形象生动。
  • 拟人:将“晴色连陂”赋予情感,增强意境。
  • 对仗:如“顾影寂寥”和“尘劳可厌”形成对比,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描绘了旅途中的孤独感,同时反映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未来的期望,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哲理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树:象征乡土与自然的滋养。
  • 麦田:代表丰收与希望。
  • 雨水:象征生命的滋润与变化。
  • 马鞍:代表旅途与人生的跋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柔桑满野麦成川”描绘的是哪种自然景象?
    a) 雨中田野
    b) 田野的丰收
    c) 冬天的雪景

  2. “顾影寂寥谁与语”中“寂寥”一词的意思是?
    a) 热闹
    b) 寂静孤独
    c) 忙碌

  3. 诗人对尘劳的态度是?
    a) 热爱
    b) 厌倦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但孔平仲的诗更侧重旅途中的孤独感,而陶渊明则偏向于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愉悦。孔平仲的作品在抒情上更加强烈,情感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唐宋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以上内容可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天长道中》的诗意与背景,促进对古诗词的欣赏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