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田舍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
白话文翻译:
在田野上呼唤着人们,提着锄头来到这里,忙着安排和建造菜圃。
孩子们在落叶上沉沉入睡,鸟儿在斜阳下鸣叫。
村庄的烟火气息渐远,林间的草木散发着野外的香气。
今年的收成真好,天边的稻谷云彩是金黄色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呼唤:呼叫、召唤。
- 携锄:带着锄头,指农人劳作。
- 筑圃:建立菜圃。
- 儿童:小孩。
- 眠:睡。
- 噪:吵闹。
- 斜阳:夕阳,指傍晚的太阳。
- 烟火:指村子里做饭产生的烟火气。
- 村声:村庄的声音。
- 菁:指青翠的草木。
- 乐哉:快乐啊。
- 今岁事:今年的事情。
- 稻云黄:稻谷丰收的景象。
典故解析: 这首诗表现了农田的宁静和丰收的喜悦,体现了农村生活的自然之美。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田园风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字仲淹,号静庵,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著有《范氏家谱》、《东周列国志》等。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特别擅长描绘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田舍》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以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对宁静和幸福生活的向往。通过描写农村的日常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安逸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田舍》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农村的宁静与丰收。在这首诗中,范成大用简单而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典型的农村傍晚场景:农人携锄而至,忙于农务;儿童在落叶中安然入睡,鸟雀在天空中欢快地鸣叫。
诗的前两句“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表现了农人的劳作情景,生动地呈现了农村的日常生活。接下来的“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则在画面中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和谐,儿童的安睡与鸟儿的鸣叫交相辉映,展现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统一。
“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一句,通过“烟火”与“村声”的对比,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温馨与宁静。最后一句“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欢喜与满足,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喜悦。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既有生活的真实,又有自然的诗意,传达出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呼唤携锄至:农人呼叫同伴,提着锄头来到田里,显示出劳动的情景。
- 安排筑圃忙:忙着安排田地,建立菜圃,突出农人的勤劳。
- 儿童眠落叶:儿童在落叶上安静地睡觉,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鸟雀噪斜阳:鸟儿在斜阳下鸣叫,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景象。
- 烟火村声远:村庄的烟火气息渐渐远去,暗示傍晚的到来。
- 林菁野气香:树林中青翠的草木散发着野外的香气,营造出自然的气息。
- 乐哉今岁事:对今年的丰收感到快乐,表达了诗人的喜悦。
- 天末稻云黄:在天边,稻谷的颜色是金黄色的,象征着丰收的喜悦。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烟火村声远”与“林菁野气香”,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多样性。
- 拟人:儿童的安眠和鸟雀的鸣叫赋予了自然生命,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突出田园的宁静与丰收之美,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满足与喜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锄头:象征着勤劳和耕作。
- 儿童:代表了纯真与快乐。
- 鸟雀:象征自然的生机与乐趣。
- 稻云:象征着丰收的喜悦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儿童眠落叶”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孩子们在玩耍
B. 孩子们在睡觉
C. 孩子们在学习
D. 孩子们在吃饭 -
诗中提到的“烟火村声远”意指什么? A. 村庄的繁忙
B. 村庄的宁静
C. 村庄的喧闹
D. 村庄的热闹 -
诗人对今年的收成持什么态度? A. 不满
B. 快乐
C. 忧虑
D. 疲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田舍》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为田园诗,前者更注重描绘农村生活的细节与丰收的喜悦,后者则强调隐逸生活的理想和对自然的向往。两者在意象使用上均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范成大更显欢快,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悠然自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田园诗选》
-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