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时间: 2024-09-19 21:23: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朱敦儒的《定风波》
红药花前欲送春。
金鞭柘弹趁芳尘。
故傍绣帘挼柳线。
恰见。淡梳妆映瘦腰身。
闲倚金铺书闷字。
尤殢。为谁憔悴减心情。
放下彩毫匀粉泪。
弹指。你不知人是不知人。
白话文翻译:
在红药花前我想要送走春天,
金色的鞭子轻轻弹起花香的尘埃。
我故意靠在绣帘旁,捻着柳枝的细线,
正好看见,她淡淡的妆容映衬着纤细的腰身。
我悠闲地倚靠在金色的书桌上,写着闷闷不乐的字,
不禁感慨:她为了谁而憔悴,心情变得如此沉重。
我放下彩色的毛笔,轻轻拭去眼中的泪水,
弹指之间,你却不知道我心中所想。
注释:
- 红药花: 指的是一种盛开的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金鞭柘: “柘”指的是一种植物,这里用金鞭比喻的手法,形容轻快的动作。
- 绣帘: 精美的帘子,通常用于装饰。
- 淡梳妆: 形容女子妆容淡雅。
- 金铺: 指的是金色的书桌或书房,象征富丽堂皇。
- 彩毫: 彩色的毛笔,用于书写或绘画。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特别明确的历史典故,但整体描绘出一种细腻的生活场景,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约1080年-约1150年),字子文,号梅溪,是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和生活片段为题材,情感真挚而细腻。
创作背景:
《定风波》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美好景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定风波》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人们的情感纠葛。诗人以“红药花前欲送春”开篇,营造了一个温暖而富有生机的场景,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来临。随着诗的推进,诗人描绘了一个女子的形象,她的淡妆、纤细的腰身,无不流露出一种优雅与哀愁。
诗中多次提到的“心情”、“憔悴”,则暗示着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对美好事物的无奈。尤其是“为谁憔悴减心情”,似乎在问自己,也在问那位女子,生活中的爱与痛、欢笑与泪水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情感网。最后一句“你不知人是不知人”则更是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尽管彼此相伴,却无法真正理解对方的内心。整首诗在春天的背景下,揭示了人情冷暖,情感的细腻与深刻,令人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药花前欲送春: 诗人站在盛开的红药花前,想要告别春天,暗示着对美好的珍惜。
- 金鞭柘弹趁芳尘: 轻快的动作如金鞭般弹起,伴随着花香的飘散,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故傍绣帘挼柳线: 诗人故意靠近绣帘,细致的动作表现出对女子的关注。
- 恰见。淡梳妆映瘦腰身: 突然看到女子的淡妆和纤细的身姿,增添了一丝柔美的气氛。
- 闲倚金铺书闷字: 诗人无所事事,写下心中烦闷的字句,流露出内心的压抑和不安。
- 尤殢。为谁憔悴减心情: 反思女子的憔悴,表达了对爱情或生活的疑惑。
- 放下彩毫匀粉泪: 诗人放下手中的笔,泪水象征着无奈与悲伤。
- 弹指。你不知人是不知人: 最后一句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无能为力,尽管相伴却浑然不觉对方的苦楚。
修辞手法:
- 比喻: “金鞭柘弹”将动作生动形象地比喻为金色的鞭子。
- 对比: 诗中春天的美好与女子的憔悴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张力。
- 拟人: 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赋予其情感,使得整个环境充满生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情感。诗人借助春天的意象,探讨了爱与生活中无法沟通的无奈与孤独。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类情感的脆弱与美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药花: 象征春天与生命的美好。
- 柳线: 代表柔情与细腻,暗示与女子的亲密关系。
- 金铺: 象征富贵与优雅,反映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 彩毫: 代表艺术创作的情感寄托,同时也反映诗人情感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红药花”象征什么?
- A. 秋天
- B. 春天
- C. 冬天
-
诗人对女子的描绘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比
-
最后一句“你不知人是不知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无奈
- B. 愉快
- C. 轻松
答案:
- B. 春天
- B. 比喻
- A.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朱敦儒的《定风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朱敦儒更注重情感的复杂性,而李清照则更多表达对爱情的思念与追忆。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相关学术期刊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