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修窗前芦》
时间: 2024-12-29 17:58: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修修窗前芦,孤瘦倚青玉。
心虚知夜凉,风叶乱相触。
使我入幽梦,如在江湖宿。
方兹困炎曦,爱尔眼中绿。
奈何柔脆姿,行犯秋气肃。
霏霏霜露中,菱荷等摧覆。
大抵无劲节,不及岁寒竹。
白话文翻译:
窗前的芦苇修长而纤瘦,孤独地倚靠在青色的玉石上。
我心中虚弱,知道夜晚的寒凉,风吹动着树叶,互相碰撞着。
这让我沉入幽幽的梦境,仿佛在江湖中住宿。
此时正困于炎热的阳光,唯有你眼中的绿色让我喜爱。
可惜这柔弱的姿态,竟冒犯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在霜露纷飞之中,菱角和荷花等都遭受摧残。
总的来说,像这样没有坚韧的节操,远不如严冬里的竹子。
注释:
- 修修:形容芦苇的形态修长。
- 青玉:比喻窗边的色彩,青色的玉石,给人一种清雅的感觉。
- 心虚:心中感到空虚、无力。
- 幽梦:指安静、深远的梦境。
- 炎曦:炎热的阳光。
- 爱尔眼中绿:喜爱你眼中所看见的绿色,暗指一种宁静的美。
- 柔脆姿:柔弱而脆弱的姿态。
- 岁寒竹:象征坚韧的竹子,竹子在寒冬中依然挺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刚中,字子孟,号白云,宋代著名词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诗词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思索。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与艺术复兴的时期,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坚韧品格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窗前的芦苇,勾勒出一种孤独而清丽的意象。诗人以“修修窗前芦”开篇,首先引起读者的视觉和心理共鸣。芦苇的孤瘦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脆弱。接着,诗人通过“心虚知夜凉”表达了内心的敏感与脆弱,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人生寒凉的感受。
接下来的“使我入幽梦,如在江湖宿”,则将读者引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梦境与现实交织,仿佛在江湖中漂泊。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比了芦苇的柔弱与岁寒竹的坚韧,强调了在变化的环境中,坚韧品格的重要性。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结合了个人情感的流露,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品格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修修窗前芦:描绘窗前的芦苇,使人联想到一种清幽。
- 孤瘦倚青玉:芦苇的孤独感与青玉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暗示诗人的孤独与清高。
- 心虚知夜凉:表达诗人内心的脆弱和对夜晚寒冷的敏感。
- 风叶乱相触:描写自然界的轻微动荡,也暗示内心的波动。
- 使我入幽梦:诗人渴望逃入梦境,寻求内心的宁静。
- 如在江湖宿:将梦境与江湖生活结合,表现对自由的向往。
- 方兹困炎曦:现状的困扰,炎热的阳光象征现实的压迫。
- 爱尔眼中绿: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眼中绿色的意象传达了希望。
- 奈何柔脆姿:感叹芦苇的柔弱,隐含对自身脆弱的自省。
- 行犯秋气肃:秋天的气息带来冷峻,暗示生存的压力。
- 霏霏霜露中:描绘环境的严苛,霜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菱荷等摧覆:意指自然界中其他植物的脆弱,形成对比。
- 大抵无劲节:总结,无坚韧之节操,难以抵抗外界压力。
- 不及岁寒竹:以竹子为最终的象征,强调坚韧的品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倚青玉”暗喻清高和孤独。
- 拟人:风与叶的互动描绘了自然的生动感。
- 对仗:如“霏霏霜露”和“菱荷等摧覆”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强调了坚韧品格的重要性,同时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芦苇:象征脆弱与孤独。
- 青玉:象征清高与宁静。
- 江湖:象征自由与漂泊。
- 岁寒竹:象征坚定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爱情的思考
- B. 对自然的描绘
- C. 对人生品格的追求
- D. 对历史的反思
-
“心虚知夜凉”中的“心虚”指的是什么?
- A. 心情愉快
- B. 内心脆弱
- C. 心中有事
- D. 对未来的期望
-
诗中提到的“岁寒竹”象征什么?
- A. 柔弱
- B. 坚韧
- C. 美丽
- D. 哀伤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的诗,表达了秋天的孤独与思考。
- 《竹里馆》:王维的作品,以竹子为主题,体现坚韧与清雅。
诗词对比:
- 郑刚中的《修修窗前芦》与王维的《竹里馆》均通过自然意象反映内心情感。
- 郑的柔弱与王的坚韧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强调脆弱的美,后者则展现坚韧的力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