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独》

时间: 2025-01-01 12:46:41

饮酒或濡首,作诗防呕心。

疾走欲避影,不如常处阴。

阶前享明月,但鼓无弦琴。

清风傥相过,付之修竹林。

一静服群动,万缘宁我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静独
饮酒或濡首,作诗防呕心。
疾走欲避影,不如常处阴。
阶前享明月,但鼓无弦琴。
清风傥相过,付之修竹林。
一静服群动,万缘宁我侵。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或许喝酒会让人头昏,但我作诗却是为了防止心中呕吐的感觉。疾走想要逃避影子,不如常常待在阴凉之处。台阶前享受明月的光辉,却只弹奏着无弦的琴声。清风偶然吹过,我将它留给修竹林。一心静处可以克服万物的动荡,宁静的心境让我不被外界干扰。

注释

  • 饮酒:指饮酒的行为,常与陶醉和放松相关。
  • 濡首:形容头部浸湿,此处暗指醉酒后的状态。
  • 作诗防呕心:作诗是为了平复心中的不适。
  • 疾走欲避影:快速奔走试图逃避影子的象征,影子代表内心的负担或烦恼。
  • 常处阴:常待在阴凉处,暗指心境的宁静。
  • 阶前享明月:在台阶前享受明亮的月光。
  • 但鼓无弦琴:弹奏没有弦的琴,象征空灵而无实的音乐。
  • 清风傥相过:如果清风偶尔经过。
  • 付之修竹林:将清风的享受归于修竹林。
  • 一静服群动:一份宁静可以压制外界的纷扰。
  • 万缘宁我侵:万千缘分也不会侵扰我的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深受当时文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郑刚中在闲适的环境中,他通过饮酒作诗的方式表达内心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同时反映出他对动荡世界的无奈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饮酒与作诗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的向往。诗开篇提到饮酒使人头昏,暗含了生活中的烦恼与困扰,然而作诗则是他应对这些困扰的方式。接着,诗人以“疾走欲避影”来象征生活中的压力,表达出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不如在阴凉处静静思考,享受内心的安宁。

“阶前享明月,但鼓无弦琴”这一句,通过明月与无弦琴的对比,强调了内心宁静的美好。明月象征着高远与纯净,而无弦琴则代表了空灵与宁静的心境。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清风傥相过,付之修竹林”,诗人将清风与修竹结合,意象清新,营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氛围。在一片静谧中,诗人感受到内心的平和,认为一份宁静可以抵御万千烦扰。

整首诗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及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饮酒或濡首,作诗防呕心:饮酒时可能头脑昏沉,作诗则是为了防止内心的不适。
  2. 疾走欲避影,不如常处阴:快步逃避影子,结果发现不如安静待在阴凉处来得心安。
  3. 阶前享明月,但鼓无弦琴:在台阶前享受明亮的月光,但却弹奏的是无弦的琴声,象征着一种空灵的美感。
  4. 清风傥相过,付之修竹林:清风偶然掠过,我将这一切留给竹林,象征着对自然的归属感。
  5. 一静服群动,万缘宁我侵:一份静谧足以抵挡外界的动荡与纷扰,营造出内心的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饮酒与作诗比作心灵的对抗。
  • 对仗:如“清风傥相过,付之修竹林”,形成对称结构,增强韵律感。
  • 象征:明月、无弦琴等意象象征着宁静与内心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外界纷扰的淡然态度。通过静心作诗的方式,诗人寻求内心的平和,反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饮酒:象征放松与逃避。
  • 明月:象征清明与高远。
  • 无弦琴:象征内心的空灵与宁静。
  • 修竹林: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饮酒的目的是什么?
    A. 陶醉
    B. 防呕心
    C. 娱乐
    D. 社交

  2. 诗人认为“疾走欲避影”有什么效果?
    A. 有用
    B. 无效
    C. 令人疲惫
    D. 让人快乐

  3. “清风傥相过”中的“傥”是什么意思?
    A. 也许
    B. 必定
    C. 不可能
    D. 一定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竹里馆》

诗词对比
郑刚中的《静独》与王维的《竹里馆》都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多地强调内心的静谧与对外界的淡然,后者则着重于自然环境的描绘与人心的合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郑刚中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