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杜鹃有底怨春啼,燕子无端贴水飞。不种自红仍自白,野酴醾压野蔷薇。
白话文翻译:
杜鹃鸟为何在春天抑郁地鸣叫?燕子无缘无故地在水面上飞翔。即使没有种植,花儿依旧红艳与洁白,野生的酴醾花压过了野蔷薇。
注释:
- 杜鹃:一种鸟,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因其悲鸣而常与愁苦联系。
- 怨春啼:意指对春天的怨恨与不满,反映出一种愁苦的情感。
- 燕子无端:燕子在此是指其飞翔的无目的性,表现出一种随意与自由。
- 贴水飞:形容燕子低飞贴近水面,表现出一种轻盈的状态。
- 不种自红仍自白:即使不种植,花朵依旧会自然生长,显示出生命的顽强与美丽。
- 野酴醾:野生的酴醾花,香气浓郁,常与春天的繁花相映成趣。
- 压野蔷薇:酴醾花的生长使得野蔷薇显得逊色,象征着自然界的竞争与美的较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为人谨慎,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写自然景物和乡村生活为主,作品被誉为"田园诗"的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入城》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体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界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杜鹃鸟和燕子的形象,反映出生命的无常和对春天的复杂感情。首句提到杜鹃鸟的"怨春啼",将其悲鸣与春天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愁苦。相对而言,燕子的"无端贴水飞"则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似乎在无所顾忌地享受春天的气息。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也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多样性与矛盾。最后两句提到的"不种自红仍自白"和"压野蔷薇",则反映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与竞争关系,暗示着即使没有人为的干预,自然依然会以自己的方式绽放出美丽。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语言中,蕴含着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杜鹃有底怨春啼:杜鹃鸟因春天的到来而鸣叫,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似乎在怨恨春天的无情。
- 燕子无端贴水飞:燕子在水面低飞,显得轻松自在,表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 不种自红仍自白:自然界的花朵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生长出美丽的色彩,体现出生命的顽强。
- 野酴醾压野蔷薇:酴醾花的盛开使得野蔷薇显得相形见绌,表现出自然界的竞争与美的争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杜鹃的鸣叫比作怨恨,把燕子的飞翔比作自由,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赋予鸟类以人类的情感,使得自然景象更具情感色彩。
- 对仗:在结构上形成对称,使诗歌在朗朗上口之余,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的复杂性与自然的无常,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沉思与对自然的热爱。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顽强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鹃:象征着愁苦与无奈。
- 燕子:象征自由与生命的轻盈。
- 野酴醾:代表自然的美丽与顽强,具有生机。
- 野蔷薇:象征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竞争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鹃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由 B. 愁苦 C. 美丽
- 燕子“贴水飞”表现了什么状态? A. 低沉 B. 自在 C. 忧伤
- 诗中提到的“酴醾”与“蔷薇”有什么关系? A. 竞争 B. 和谐 C. 无关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反映出自然与情感的结合。
- 李白《静夜思》: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多反映的是社会动荡与个人忧虑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