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
出得西湖月尚残,
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香世界清凉国,
行了南山却北山。
白话文翻译:
清晨走出净慈寺,西湖的月光仍未消散;
在荷花摇曳的湖面上,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摆。
红香缭绕的世界如同清凉的国度,
走过南山,竟然又回到了北山。
注释:
- 晓出:早晨出发。
- 净慈:指净慈寺,位于西湖之畔,是著名的佛教寺庙。
- 尚残:还没有完全消失。
- 荷花荡:荷花盛开的湖面,荡指的是荡漾的水面。
- 红香:指盛开的花香,特别是红色的花。
- 清凉国:形容环境清幽、气候宜人之地。
- 行了南山却北山:行走过南山又回到了北山,表达了一种回环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现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的赞美。林子方可能是诗人的友人,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送别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早晨出行时的宁静与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开篇“出得西湖月尚残”以月光未消映衬清晨的宁静,便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清新、恬静的早晨景象。接着,通过“荷花荡里柳行间”的描写,展现出西湖的生机与活力,荷花的清香与柳树的柔美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悠闲、安逸的氛围。
“红香世界清凉国”一语,带有一种理想的色彩,仿佛是在描绘一个理想的乐土,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行了南山却北山”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循环往复的哲理,似乎暗示着人生的旅程并不总是直线前行,而是会有许多回环和反复,正如自然的四季变换。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流畅的音韵,使人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诗人与自然和朋友的关系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得西湖月尚残:诗人早晨走出西湖,月光仍在,暗示夜未完全结束,清晨的宁静。
- 荷花荡里柳行间:描绘湖面荷花摇曳,柳树轻拂,生动展现了自然的生机。
- 红香世界清凉国:以“红香”引入理想的美好世界,表达对自然清新的感受。
- 行了南山却北山:暗指人生旅途的循环,反映出一种哲学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理想生活相联系,营造出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 对仗:诗句之间音韵和谐,形成对称美感。
- 意象:使用荷花、柳树、月光等意象,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美感和友谊的温暖。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眷恋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着美丽与宁静的自然环境。
- 荷花:代表着纯洁与美好,寓意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柳树:象征柔美和生命的活力。
- 月光: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之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净慈”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西湖
- B. 寺庙
- C. 南山
-
诗中提到“红香世界”是什么意思?
- A. 指红色的花香
- B. 指美好的生活
- C. 指清凉的国家
-
“行了南山却北山”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走过南山又回到北山
- B. 一直向北走
- C. 南北两个地方都有美景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但主题更偏向思乡,情感更加浓烈。
- 《早发白帝城》:描绘清晨的动感,与杨万里的静谧形成对比,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意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有详细的分析。
- 《古诗十九首》:探讨古代诗歌的常见主题和风格。
- 杨万里研究专著:介绍杨万里的生平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