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和张文伯上巳雨)》

时间: 2025-01-01 13:02:17

檐榴潺潺朝复暮。

燕子衔泥,穿幕来还去。

素锦青袍知有处。

花光草色迷汀渚。

春不负人人自负。

君看流觞,只恁良宵度。

厌浥小桃如泣诉。

东风莫漫飘红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和张文伯上巳雨)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檐榴潺潺朝复暮。
燕子衔泥,穿幕来还去。
素锦青袍知有处。
花光草色迷汀渚。
春不负人人自负。
君看流觞,只恁良宵度。
厌浥小桃如泣诉。
东风莫漫飘红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早晨和傍晚雨水潺潺的景象,燕子衔着泥土,穿越帷幕来来往往。华美的青袍在此时此刻带来无尽的思绪。花的光彩和草的色泽迷住了水边的景致。春天不会辜负每一个人,正如每个人也要珍惜时光。你看那流动的酒杯,只有在这样的良宵里才能度过。小桃花在雨中仿佛在低声诉说。东风不要将红雨漫天飘洒。


注释

  • 檐榴:指檐下的石榴花,形容雨水滴落的声音。
  • 潺潺:形容水流的声音,轻柔而细微。
  • 燕子衔泥:燕子用泥土筑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
  • 素锦青袍:指美丽的衣裳,象征着富贵和优雅。
  • 迷汀渚:汀渚是指水边的沙洲,迷人如画。
  • 流觞:流动的酒杯,象征着畅饮的欢乐。
  • 厌浥:小桃花在雨中仿佛在诉说自己的情感。
  • 红雨:指春天的花瓣或细雨,象征着爱情和春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作为一位士人,他的作品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上巳节前后,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在这个节日中抒发对春天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索,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蝶恋花(和张文伯上巳雨)》是一首典型的宋词,语言清丽,意境悠远。诗的开头用“檐榴潺潺朝复暮”描绘了早晨与傍晚的雨声,生动地传达出春雨的细腻与温柔。接着,燕子衔泥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还暗示了生命的延续与繁衍。

“素锦青袍知有处”一句,描绘了春日的华美与气息,仿佛在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接下来,诗人通过“花光草色迷汀渚”展现了自然的迷人景色,文字间流露出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

“春不负人人自负”,蕴含着对春天的哲理思考,春天给予了每个人机会,然而每个人也应当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最后几句,诗人通过对流觞与桃花的描绘,渗透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瞬间的留恋。

整首诗在感情上呈现出一种抒情而又淡淡的忧伤,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檐榴潺潺朝复暮:描绘了雨水滴落的声音,给人以宁静的早晨和傍晚的感觉。
  2. 燕子衔泥,穿幕来还去:燕子忙碌的身影象征着生活的活力与春天的生机。
  3. 素锦青袍知有处:青袍象征美丽,暗示春日的华彩。
  4. 花光草色迷汀渚:花和草的色彩令人沉醉,表现了春天的繁华。
  5. 春不负人人自负:春天给予每个人机会,但每个人也要为自己的未来努力。
  6. 君看流觞,只恁良宵度:流动的酒杯象征欢乐,强调在美好时光中享受生活。
  7. 厌浥小桃如泣诉:小桃花在雨中似乎在表达情感,增添了诗句的情感深度。
  8. 东风莫漫飘红雨:警惕东风不要将红花雨洒落,暗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与情感结合,生动形象。
  • 拟人:小桃花如泣诉,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与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春天与生命的流逝展开,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反映了人对春光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檐榴:象征春天的到来,带来生机。
  2. 燕子:代表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3. 青袍:象征华美与繁荣。
  4. 汀渚:水边的美丽景象,象征宁静与恬淡。
  5. 流觞:象征欢乐的时光,代表人生的短暂与珍贵。
  6. 小桃花:象征爱情与情感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檐榴潺潺”描绘的是( )。
    A. 早晨的阳光
    B. 雨水的声音
    C. 燕子的叫声

  2. “流觞”主要象征( )。
    A. 生命的流逝
    B. 欢乐的时光
    C. 春天的生机

  3. 诗中提到的“小桃花”表达了( )。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爱情的思索
    C. 对人生的感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感慨。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自然美景中反映人生的哲理。

诗词对比

  • 王之道与李清照在描写春天的方式上,前者多采用细腻的意象,后者则更倾向于情感的直接表达。两者都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王之道更显温柔细腻,李清照则更具激烈的情感冲突。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之道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