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和鲁如晦梅花二首)》
时间: 2025-01-17 09:49: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和鲁如晦梅花二首)
王之道 〔宋代〕
曾向水边云外见。
争似霜蕤,照映苍苔院。
檀口半开金袅线。
端相消得纶巾岸。
点缀南枝红旋旋。
准拟杯盘,日向花前宴。
飞雪飘飘云不卷。
何人览镜凭阑看。
白话文翻译
曾经在水边和云外见过梅花。
怎能比得上那霜中梅花,映照在苍苔的院落。
梅花的花瓣半开,像金色的丝线。
正好消磨着纶巾的时光在岸边。
南枝上点缀着红色的花朵,旋转着盛开。
打算在花前摆设杯盘,享受阳光的宴会。
飞雪飘飘,云层却不卷起。
谁在镜子前凭栏观赏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霜蕤:指梅花,因梅花在寒霜中开放而得名。
- 苍苔:生长在潮湿地方的青苔,常用来衬托环境的清幽。
- 檀口:指梅花的花瓣形状,像檀香木的边缘。
- 纶巾:古代男子所戴的巾帕,象征文士风度。
- 南枝:指梅花的枝条,南方的梅花尤其有名。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常用来表达诗人的志向和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以自然景物寄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冬交替之际,诗人目睹梅花的美丽,借以表达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梅花的赞美。
诗歌鉴赏
《蝶恋花》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情趣的词作,诗中通过描绘梅花生动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开篇“曾向水边云外见”便将读者引入一个清新明丽的春景中,云与水的交融象征着诗人心中那份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而“争似霜蕤,照映苍苔院”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梅花在严寒中绽放,让人不禁联想到坚韧与高洁的品格。此处的“苍苔”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幽雅,也映衬出梅花的独特美感,形成一种清冷而又高远的气质。
接下来的“檀口半开金袅线”,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梅花的柔美,仿佛在描绘一幅生动的画卷,令人神往。而“点缀南枝红旋旋”更是将梅花的盛开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在此处勾勒出一个充满生机的春日场景。
后半部分的“准拟杯盘,日向花前宴”则是对生活美好时光的期待,诗人希望与友人共赏梅花,享受欢乐时光。整首词在描写梅花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向水边云外见:曾经在水边和云外的地方看见过梅花,营造了一种遥远且美丽的意象。
- 争似霜蕤,照映苍苔院:梅花的美丽与霜中梅花的坚韧相对,映衬出院中青苔的清幽。
- 檀口半开金袅线:描绘梅花的花瓣半开的样子,形容细腻而优雅。
- 端相消得纶巾岸:暗指时间流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点缀南枝红旋旋:梅花在南枝上盛开,形象生动。
- 准拟杯盘,日向花前宴:描绘了春日宴饮的美好场景。
- 飞雪飘飘云不卷:飞雪飘落,天空云层静谧,增添了诗的意境。
- 何人览镜凭阑看:留白思考,引发读者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霜蕤”,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词使用了对仗的修辞,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友谊的珍视,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高洁,常用来表达文人志向。
- 水边、云外:营造出一种空灵的自然环境,象征自由与梦想。
- 飞雪、苍苔:对比中的意象,反映出诗人对寒冷与温暖的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霜蕤”指的是什么?
- A. 梅花
- B. 雪花
- C. 兰花
-
“日向花前宴”中,诗人想表达什么情感?
- A. 哀伤
- B. 期待友谊
- C. 伤感
-
诗中提到的“苍苔”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寂寥
- B. 清幽
- C. 贫瘠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王之道的《蝶恋花》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均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但前者更注重梅花的坚韧与美感,而后者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两者在风格上有所不同,前者清新高远,后者则细腻柔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
以上为《蝶恋花(和鲁如晦梅花二首)》的全方位解析,希望对您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