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相思令/极相思》

时间: 2024-12-29 16:53:18

湘东最是得春先。

和气暖如绵。

清明过了,残花巷陌,犹见秋千。

对景感时情绪乱,这密意、翠羽空传。

风前月下,花时永昼,洒泪何言。

意思解释

极相思令/极相思

作者: 谭意哥 〔宋代〕

原文展示:

湘东最是得春先。和气暖如绵。清明过了,残花巷陌,犹见秋千。对景感时情绪乱,这密意翠羽空传。风前月下,花时永昼,洒泪何言。

白话文翻译:

湘东地区的春天来得最早,温暖的气息如同绵绵的细雨。清明节已过,残花在小巷中飘落,秋千依然可见。面对这景象,我的心情变得混乱,这深藏的情意如同翠羽般难以传达。风中月下,花开的时节似乎永无止境,泪水流淌却无从言说。

注释:

  • 湘东: 指湘江以东的地区,春天景色宜人。
  • 和气暖如绵: 形容春天的温暖气候,柔和如绵。
  • 清明: 指清明节,春天的节气,通常在4月初。
  • 残花巷陌: 小巷中残留的花瓣,暗示春天的逝去。
  • 密意翠羽: 形容深藏的情意,如同翠色的羽毛,轻柔而难以传达。
  • 洒泪何言: 流泪却难以言表心中感受。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同时也是祭扫先人的日子,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谭意哥,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语言风格著称。
  •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春末夏初,诗人对春天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与人情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极相思令》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提到湘东的春天,营造出了一种温暖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通过“清明过了,残花巷陌,犹见秋千”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短暂与无常,令人感到惋惜。诗中密意的表达,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隐含着对逝去爱情的追忆。最后两句“风前月下,花时永昼,洒泪何言”,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无法言说的内心苦闷。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给人以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湘东最是得春先”:湘东春天来得早,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
    • “和气暖如绵”:春天的暖意如同柔和的绵羊,令人感到舒适。
    • “清明过了,残花巷陌,犹见秋千”:春天的美好已逝,只有残花和秋千提醒着人们。
    • “对景感时情绪乱,这密意翠羽空传”:面对这美景,情感变得复杂,内心的情意难以传达。
    • “风前月下,花时永昼,洒泪何言”:在风前月下,花开的时节似乎永恒,但泪水却无处倾诉。
  • 修辞手法:

    • 比喻: “和气暖如绵”将春天的温暖比作柔软的绵。
    • 拟人: “密意翠羽空传”使情感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得整体结构更加工整。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逝去情感的惆怅,体现了自然与人情之间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 湘东: 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生命力。
  • 残花: 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结束。
  • 秋千: 童年与快乐的象征,暗示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泪水: 内心情感的流露,表达了无奈与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清明”节气是在几月份?

    • A. 2月
    • B. 3月
    • C. 4月
    • D. 5月
  2. 诗中用“和气暖如绵”来形容什么?

    • A. 秋天
    • B. 春天
    • C. 夏天
    • D. 冬天
  3. 诗人对湘东春天的感情是:

    • A. 失望
    • B. 怀念
    • C. 快乐
    • D. 愤怒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送别》,同样表达对爱情与思乡情的深刻感受。
  • 诗词对比: 比较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皆在描绘春天,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而谭意哥则集中在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上。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