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丑奴儿令 吠月坡半林订游
——龚自珍
游踪廿五年前到,江也依稀。
山也依稀。
少壮沈雄心事违。
词人问我重来意,吟也凄迷。
说也凄迷。
载得齐梁夕照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游历的追忆,二十五年前我曾到过这里,现在江山依旧模糊不清。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如今却与我的心事相违。词人问我为何重来,吟唱间我显得迷茫;回答也透露着迷惘。最终我带着齐梁时代的夕阳余晖归来。
注释:
- 游踪:游玩的脚步或行踪。
- 依稀:模糊不清的样子。
- 沈雄:此处指年轻时的豪情壮志。
- 词人:指写诗的人,可能暗指自己。
- 凄迷:形容一种悲凉而迷惘的情绪。
- 齐梁:指中国历史上的齐国与梁国,象征辉煌的过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伯常,号瑚琏,晚号湘山,清代著名诗人、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社会改革,主张“以文治国”,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龚自珍的游历生涯,反映了他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思考。时值清朝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回忆往昔,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丑奴儿令 吠月坡半林订游》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展现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游踪廿五年前到,江也依稀。山也依稀。”开篇便以模糊的景象带出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岁月的无情与记忆的淡薄。接着,诗人提到“少壮沈雄心事违”,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在岁月的磨砺中渐渐变得模糊。
“词人问我重来意,吟也凄迷。”这里展现了诗人与自我对话的状态,似乎在回应内心的困惑与追寻。此处的“凄迷”正是对人生的迷惘与无奈的真实写照,诗人不仅是在回顾过去,更是在质疑自己当下的选择与未来的方向。
最后一句“载得齐梁夕照归”更是将诗意推向高潮,齐梁时代象征着繁荣与美好,而夕照则暗示着美好的事物终将逝去。整首诗在怀旧与感伤中,蕴含着一种哲理:人生如梦,时光荏苒,唯有珍惜当下,才能不负此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游踪廿五年前到,江也依稀。”:提及二十五年前的游历,勾起回忆,景象模糊。
- “山也依稀。”:山的记忆同样模糊,强调时间的流逝。
- “少壮沈雄心事违。”:年轻时的理想与现在的现实产生了矛盾。
- “词人问我重来意,吟也凄迷。”:与自我对话,表达了迷惘与困惑。
- “说也凄迷。”:进一步加深了这一情感的复杂性。
- “载得齐梁夕照归。”:带着对辉煌过去的追忆回归,充满感伤。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江也依稀,山也依稀”采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将时间比作模糊的景象,传达出记忆的模糊与不确定性。
- 拟人:通过“词人问我”使诗歌更具人性化,增强了情感的交流。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的反思与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诗人通过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江:象征流逝的时间和变化。
- 山:代表稳固与永恒,但却也是模糊的,暗示人事的无常。
- 夕照:象征美好的回忆与逝去的辉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游踪廿五年前到”的意思是?
- A. 诗人曾经游玩过的地方
- B. 诗人希望游历的地方
- C. 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
“少壮沈雄心事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青春的怀念
- B. 对理想的追求
- C. 对现实的无奈
-
“载得齐梁夕照归”中的“齐梁”指的是?
- A. 诗人所生活的时代
- B. 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
- C. 诗中提到的一个地方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但杜甫的情感更为沉重,强调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而龚自珍则更多地体现了个人情感的迷惘与理想的失落。
参考资料:
- 龚自珍《龚自珍全集》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丑奴儿令 吠月坡半林订游》的全面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