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时间: 2025-01-19 15:32:40

秋色清,河影淡,深户烛寒光暗。

绡幌碧,锦衾红, 博山香炷融¤

更漏咽,蛩鸣切,满院霜华如雪。

新月上,薄云收,

映帘悬玉钩。

烟月寒,秋夜静,漏转金壶初永。

罗幕下,绣屏空, 灯花结碎红¤

人悄悄,愁无了,思梦不成难晓。

长忆得,与郎期,

窃香私语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更漏子 秋色清,河影淡,深户烛寒光暗。绡幌碧,锦衾红,博山香炷融。 更漏咽,蛩鸣切,满院霜华如雪。新月上,薄云收,映帘悬玉钩。 烟月寒,秋夜静,漏转金壶初永。罗幕下,绣屏空,灯花结碎红。 人悄悄,愁无了,思梦不成难晓。长忆得,与郎期,窃香私语时。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景色清新,河水的影子淡淡,深深的房间里烛光寒冷而昏暗。薄纱的窗帘是碧绿色的,锦缎的被褥是红色的,博山炉中的香烟缭绕。 更漏的声音哽咽,蟋蟀的鸣叫凄切,满院的霜花如同白雪。新月升起,薄云散去,映在帘上的月亮像悬挂的玉钩。 烟雾和月亮都带着寒意,秋夜静谧,漏壶的水声转动,时间似乎变得漫长。罗幕下,绣屏空荡荡的,灯花结成了碎红。 人静悄悄的,忧愁没有尽头,思念的梦难以成真,难以知晓。长久地记得,与情郎的约定,偷偷地亲吻和私语的时刻。

注释:

  • 秋色清:秋天的景色清新。
  • 河影淡:河水的影子淡淡。
  • 深户烛寒光暗:深深的房间里烛光寒冷而昏暗。
  • 绡幌碧:薄纱的窗帘是碧绿色的。
  • 锦衾红:锦缎的被褥是红色的。
  • 博山香炷融:博山炉中的香烟缭绕。
  • 更漏咽:更漏的声音哽咽。
  • 蛩鸣切:蟋蟀的鸣叫凄切。
  • 满院霜华如雪:满院的霜花如同白雪。
  • 新月上:新月升起。
  • 薄云收:薄云散去。
  • 映帘悬玉钩:映在帘上的月亮像悬挂的玉钩。
  • 烟月寒:烟雾和月亮都带着寒意。
  • 秋夜静:秋夜静谧。
  • 漏转金壶初永:漏壶的水声转动,时间似乎变得漫长。
  • 罗幕下:罗幕下。
  • 绣屏空:绣屏空荡荡的。
  • 灯花结碎红:灯花结成了碎红。
  • 人悄悄:人静悄悄的。
  • 愁无了:忧愁没有尽头。
  • 思梦不成难晓:思念的梦难以成真,难以知晓。
  • 长忆得:长久地记得。
  • 与郎期:与情郎的约定。
  • 窃香私语时:偷偷地亲吻和私语的时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熙震,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细腻,情感丰富,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诗中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深深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愁绪。

诗歌鉴赏:

这首《更漏子》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诗中,“秋色清,河影淡”开篇即营造了一种清新而淡远的秋夜氛围,而“深户烛寒光暗”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寂感。诗中的“博山香炷融”、“更漏咽”、“蛩鸣切”等词句,都巧妙地运用了声音和视觉的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特别是“满院霜华如雪”和“新月上,薄云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深深思念。结尾的“长忆得,与郎期,窃香私语时”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相聚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唐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色清,河影淡:开篇即描绘了秋夜的清新景色,河水的影子淡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淡远的氛围。
  2. 深户烛寒光暗:进一步加深了孤寂感,烛光昏暗,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
  3. 绡幌碧,锦衾红:通过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视觉美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4. 博山香炷融:香烟缭绕,增添了一种幽雅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期待。
  5. 更漏咽,蛩鸣切:通过声音的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
  6. 满院霜华如雪: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深深思念。
  7. 新月上,薄云收:新月升起,薄云散去,映在帘上的月亮像悬挂的玉钩,增添了一种幽雅的氛围。
  8. 烟月寒,秋夜静:烟雾和月亮都带着寒意,秋夜静谧,漏壶的水声转动,时间似乎变得漫长。
  9. 罗幕下,绣屏空:罗幕下,绣屏空荡荡的,灯花结成了碎红,增添了一种孤寂的氛围。
  10. 人悄悄,愁无了:人静悄悄的,忧愁没有尽头,思念的梦难以成真,难以知晓。
  11. 长忆得,与郎期,窃香私语时:长久地记得,与情郎的约定,偷偷地亲吻和私语的时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相聚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满院霜华如雪”,将霜花比作白雪,增强了视觉美感。
  • 拟人:如“更漏咽”,将更漏的声音拟人化,增强了声音的感染力。
  • 对仗:如“绡幌碧,锦衾红”,通过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视觉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深深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愁绪。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相聚的期盼。

意象分析:

  • 秋色清:秋天的景色清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淡远的氛围。
  • 河影淡:河水的影子淡淡,增强了孤寂感。
  • 深户烛寒光暗:烛光昏暗,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
  • 绡幌碧:薄纱的窗帘是碧绿色的,增强了视觉美感。
  • 锦衾红:锦缎的被褥是红色的,增强了视觉美感。
  • 博山香炷融:香烟缭绕,增添了一种幽雅的氛围。
  • 更漏咽:更漏的声音哽咽,增强了声音的感染力。
  • 蛩鸣切:蟋蟀的鸣叫凄切,增强了声音的感染力。
  • 满院霜华如雪:霜花如同白雪,增强了视觉美感。
  • 新月上:新月升起,增添了一种幽雅的氛围。
  • 薄云收:薄云散去,增添了一种幽雅的氛围。
  • 映帘悬玉钩:映在帘上的月亮像悬挂的玉钩,增强了视觉美感。
  • 烟月寒:烟雾和月亮都带着寒意,增强了孤寂感。
  • 秋夜静:秋夜静谧,增强了孤寂感。
  • 漏转金壶初永:漏壶的水声转动,时间似乎变得漫长,增强了孤寂感。
  • 罗幕下:罗幕下,增强了孤寂感。
  • 绣屏空:绣屏空荡荡的,增强了孤寂感。
  • 灯花结碎红:灯花结成了碎红,增强了视觉美感。
  • 人悄悄:人静悄悄的,增强了孤寂感。
  • 愁无了:忧愁没有尽头,增强了孤寂感。
  • 思梦不成难晓:思念的梦难以成真,难以知晓,增强了孤寂感。
  • 长忆得:长久地记得,增强了孤寂感。
  • 与郎期:与情郎的约定,增强了孤寂感。
  • 窃香私语时:偷偷地亲吻和私语的时刻,增强了孤寂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满院霜华如雪”中的“霜华”指的是什么? A. 霜花 B. 雪花 C. 月光 D. 露水
  2. 诗中“新月上,薄云收”中的“新月”指的是什么? A. 满月 B. 半月 C. 初月 D. 残月
  3. 诗中“博山香炷融”中的“博山”指的是什么? A. 山名 B. 香炉 C. 香烟 D. 香料
  4. 诗中“人悄悄,愁无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忧愁 D. 惊讶
  5. 诗中“长忆得,与郎期,窃香私语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忧愁 D. 怀念

答案:

  1. A 2. C 3. B 4. C 5.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秋夕》:同样描绘了秋夜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思念。
  • 李清照《如梦令》: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牧《秋夕》与毛熙震《更漏子》:两首诗都描绘了秋夜的景色,但杜牧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远方情人的思念,而毛熙震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和思念。
  • 李清照《如梦令》与毛熙震《更漏子》:两首诗都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但李清照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毛熙震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毛熙震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牧和李清照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唐诗鉴赏辞典》:对唐代诗歌进行了详细的鉴赏和解析,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