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省斋出示所和天童师偈句亦次其韵》

时间: 2025-01-06 14:38:27

异教何知平与倾,彼倾却是我之平。

饶渠亲识瞿昙面,未必曾逢太白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赵省斋出示所和天童师偈句亦次其韵

异教何知平与倾, 彼倾却是我之平。 饶渠亲识瞿昙面, 未必曾逢太白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异教如何能理解平稳与倾斜,他们所谓的倾斜,在我看来却是平稳。即使他们亲自见过佛陀的面容,也未必能遇见太白星。

注释: 字词注释:

  • 异教:指佛教以外的宗教。
  • 平与倾:平稳与倾斜,比喻事物的常态与非常态。
  • 瞿昙:佛陀的姓氏,此处指佛陀。
  • 太白星:即金星,古代认为是吉星。

典故解析:

  • 瞿昙面:指佛陀的面容,佛教中常用来象征智慧与觉悟。
  • 太白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太白星被认为是吉星,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家铉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对佛教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家铉翁对天童师偈句的和诗,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自己的见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平与倾”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独特理解。作者认为,异教无法真正理解佛教的深奥,他们所谓的倾斜,在佛教的视角下却是平稳。诗中的“瞿昙面”和“太白星”分别象征着佛教的智慧和世俗的吉祥,作者通过这两者的对比,强调了佛教智慧的超越性和世俗吉祥的相对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深刻领悟和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异教何知平与倾”,提出问题,异教如何能理解佛教中的平稳与倾斜。
  • 第二句:“彼倾却是我之平”,回答问题,他们所谓的倾斜,在佛教看来却是平稳。
  • 第三句:“饶渠亲识瞿昙面”,即使他们亲自见过佛陀的面容。
  • 第四句:“未必曾逢太白星”,也未必能遇见太白星,暗示佛教智慧的难得和世俗吉祥的相对性。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平与倾”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
  • 对比:通过“瞿昙面”和“太白星”的对比,强调了佛教智慧的超越性和世俗吉祥的相对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独特理解,强调佛教智慧的超越性和世俗吉祥的相对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平与倾:比喻事物的常态与非常态。
  • 瞿昙面:象征佛教的智慧与觉悟。
  • 太白星:象征世俗的吉祥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瞿昙面”指的是什么? A. 佛陀的面容 B. 太白星 C. 异教的教义 D. 平稳与倾斜 答案:A

  2. 诗中的“太白星”象征什么? A. 佛教的智慧 B. 世俗的吉祥 C. 异教的教义 D. 平稳与倾斜 答案:B

  3. 作者通过“平与倾”的比喻表达了什么? A. 对佛教教义的理解 B. 对异教的批评 C. 对世俗吉祥的追求 D. 对平稳与倾斜的困惑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推荐阅读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体会佛教思想在诗歌中的体现。

诗词对比:

  • 可以对比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体会不同诗人对世俗吉祥的不同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了解宋代诗歌的整体风貌。
  • 《佛教与中国文化》:深入了解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