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孤衾不暖》
时间: 2025-01-19 16:41: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衾不暖,静闻银漏,敧枕难稳。
细想多情,多才多貌,总是多愁本。
而今幽会难成,佳期顿阻,只恁萦方寸。
知他莫是,今生共伊,此欢无分。
寻思断肠肠断,珠泪搵了,依前重搵。
终待临岐,分明说与,我这厌厌闷。
得伊知後,教人成病。
万种断也无限。
只恐他恁不分晓,谩劳瘦损。
白话文翻译
孤独的被褥不再温暖,静静地听着时钟的滴答声,枕头斜靠着也难以稳定。
细细思量我的多情,多才多貌,最终只化为多愁的根源。
如今幽会难以成行,佳期突然被阻,只是心头萦绕不停。
知道她不就是今生的唯一,然而这份欢愉却无从分享。
回想断肠的思绪,泪珠已经流出,依旧不停地追寻。
最终等到离别之际,分明告诉她我的烦闷。
得知她的心意,反而让人更加痛苦。
各种绝望的情绪却是无尽的。
只怕她根本不能领会,白白地让我消瘦心伤。
注释
- 孤衾:孤独的被褥,象征孤寂。
- 银漏:指古代计时器,代表时间的流逝。
- 多情:情感丰富,容易伤感。
- 幽会:私下见面,约会。
-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 珠泪:指眼泪,象征悲伤的情感。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幽会”,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表达爱情约会的词汇,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男女私情的复杂与隐秘。同时,"断肠"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常用来表达离别与思念的苦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此诗作于宋代,具体作者不详,通常被归为民间流传的作品,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爱情的细腻感受与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宋代的社会背景下,士人情感丰富,常通过诗词抒发内心的苦闷与思念。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爱情中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永遇乐·孤衾不暖》展现了深刻的情感纠葛与内心的孤寂。诗人以“孤衾不暖”开篇,直接将读者带入一种冷清的氛围,象征着爱情中的孤独与渴望。接着,通过“静闻银漏”展现时间的流逝,时间的流逝在孤独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沉重。后面的“细想多情,多才多貌,总是多愁本”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既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又因情感的复杂而感到忧伤。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由对理想爱情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交织而成,最终以“只恐他恁不分晓,谩劳瘦损”收尾,传达出一种对爱情无法得到回应的无奈与失落。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营造出浓厚的思念氛围,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孤衾不暖”:表达了孤独和失去温暖的感觉。
- “静闻银漏”:静静地听着时间的流逝,暗示心境的宁静中藏着焦虑。
- “细想多情,多才多貌,总是多愁本”:对自身情感的反思,意识到多情带来的苦恼。
- “而今幽会难成,佳期顿阻,只恁萦方寸”:对美好约定的失落,心中思念不断。
- “知他莫是,今生共伊,此欢无分”:意识到爱情的无奈与无法共享的快乐。
- “寻思断肠肠断,珠泪搵了,依前重搵”:心中痛苦如同肠断,泪水不断流下。
- “终待临岐,分明说与,我这厌厌闷”:等待离别时,想要向她倾诉自己的烦闷。
- “得伊知後,教人成病”:得到她的理解却更让人心痛。
- “万种断也无限”:对离别的绝望与无尽的思念。
- “只恐他恁不分晓,谩劳瘦损”:担心她无法理解自己的情感,白白消耗自己的心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断肠”,增强了痛苦的表现。
- 拟人:用“银漏”来展现时间的流逝,赋予时间以情感。
- 对仗:如“得伊知後,教人成病”,表现诗的工整与韵律美。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叙述爱情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力感,反映了复杂的人性与情感的脆弱。
意象分析
- 孤衾:象征孤独与寂寞,反映出内心的空虚。
- 银漏:象征时间的流逝,提示人们珍惜爱情与时光。
- 泪珠:象征着悲伤与思念,是情感的直接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衾”指的是什么?
- A. 温暖的被褥
- B. 孤独的被褥
- C. 喜悦的感觉
-
“银漏”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爱情的甜蜜
- B. 时间的流逝
- C. 生命的苦痛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历史的追忆
- B. 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 C. 对友谊的珍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诗词对比:
可以将《永遇乐·孤衾不暖》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李清照的词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无奈,但在氛围上更具温柔与细腻,而此词则显得更加孤独与沉重。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女性视角。